停车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然而,在合肥,错时共享停车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为解决停车问题带来新的希望。从城改大厦停车场的成功实践,到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创新探索,共享停车模式目前效果如何?市民反响怎样?未来又应该如何完善和推广?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车位错时共享
市民直呼“太方便”
“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这是不少热门商圈急需解决的难题。1912特色街区是合肥人休闲娱乐的首选之一,曾几何时,这条街区周边停车一“位”难求。
“共享停车场开放之后,停车方便多了,路边乱停乱放现象也缓解了。”昨日,来逛“新粮仓”的李先生将车停在城改大厦停车场。他告诉记者,从这里出发,步行5分钟就能抵达“新粮仓”。
作为合肥首个错时共享停车项目,城改大厦停车场有停车泊位617个,充电桩40个,停车场24小时共享开放,实行晚间错时停车。
“2023年,这个停车场产生的订单量约20万个。”合肥市泊车集团综合管理部副部长李思洁介绍,并非任意一处停车场都适合改造成为错时共享停车场,“这个项目落地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以城改大厦停车场为例,这里周边办公楼聚集,潮汐现象明显,很适合对外开放共享。”
项目落地已有5年时间,如今成效明显。记者从市泊车集团了解到,目前还有数字城管、省科技馆、合肥高新区文化服务中心、创业中心等也运用该模式,缓解周边市民夜间停车难题。
数据来“跑腿”
共享停车有“新招”
白天满足自身停车需求,夜间对外开放提供错时共享,这只是“共享停车”的普通模式。在合肥,还有一种升级版“共享模式”——自身车位资源“让位于人”,协调就近拥有富余车位资源的停车场解决自身停车需求。
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市民,或许已经发现院内停车位比以往好找了。这得益于该院推行的共享模式,记者了解到,该院在就诊高峰时段,将内部停车位“腾让”给患者,而医院的职工则将车辆停放在附近的杏花公园公共停车场。
杏花公园公共停车场管理人员介绍,“我们将市一院的车辆引导至负二层车位,出入口离医院更近。与此同时,将社会车辆引导至负一层,方便车位资源流动。”
“我们一直在探索共享停车、错时停车新模式。”李思洁介绍,目前市泊车集团已构建起多维度停车科技应用体系,“停宜慧”智慧停车大数据云平台已实现路内泊车位、路外停车场、城市诱导、停充一体、共享停车等五合一综合管理,打破停车资源供需壁垒,实现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市民只需要打开合肥停车APP,在共享专区就能查到共享车位具体信息,同时也能在线预约多个停车场。”
多举措积极推广
共享模式未来可期
早在2020年,我市就发布了《合肥市推进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盘活共享停车资源,鼓励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率先开放、实现共享、形成示范。
“合肥停车”APP已上线“共享停车”专版功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市1100多家停车场约38万个停车泊位信息,注册用户580万,日均使用约11万次。
除了政策助力之外,市泊车集团还推出多项优惠让更多车主享受到共享车位的便利。“以城改大厦停车场为例,先后推出了夜间停车卡、全天月票、工作日停车卡,让车主停车方便又实惠。”在市泊车集团副总经理赵泽看来,通过合理地调配时间和整合资源,让停车场在不同的时段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能够提高车位的利用率。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