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白大爹”退休前的三个愿望

时间:2024-06-2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白哥听说你马上要退休了,是不是真的?”

“白大爹能不能再多干两年,我们舍不得你,你走了谁来管我们的事?”

“老白,以后要多回来看看我们这些老朋友。”

……

得知“白大爹”即将退休的消息,辖区的街坊群众纷纷打来电话询问。

群众口中的“老白”“白大爹”,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金碧派出所社区民警白永军,今年即将年满60岁的他,还有5个月就要退休了。回顾24年从警岁月,白永军不无感慨:“干了半辈子公安工作,突然要退休,还怪舍不得的。”

除了不舍和眷恋,白永军心里还装着三个“愿望”,他想在离开前一一实现。

“老白”的接班人

退休在即,白永军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辖区里的群众。

白永军所负责的书林社区地处昆明市中心地带,老旧小区林立,但80%以上都无物业管理,辖区里有上万名老百姓,但大部分都是老人和流动人口。作为派出所治安情况最复杂的区域之一,要想管出“好秩序”实非易事。

但白永军做到了——自白永军担任社区民警以来,书林社区发案率连续三年持续下降,辖区“两抢”警情连续6年“零发案”,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于白永军的工作,辖区群众给出的评价只有两个字:“满意!”

如今,“有事找老白”成了辖区群众的共识,但也成了金碧派出所副所长、社区警务中队长李斌的忧心事。“老白”退休后,谁能接任书林社区的警务工作?这也成了白永军的第一个心愿。

2023年12月,随着金碧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建设,巡逻工作与社区工作交叉融合,今年40岁的民警和俊,成了第一人选。

然而,得知消息后,和俊却表现出了一丝抗拒:“白大爹是社区工作的‘天花板’了,我怕干不好,你们要不选别人吧。”和俊从警20年,一直从事禁毒、巡逻等一线工作,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经历屈指可数。

曾在军营里带过新兵的白永军,看出了和俊的顾虑,决定先帮这位“关门子弟”解决畏难心理。“我已经跟斌队报告过了,不准把你调走,你就好好跟着我干社区。”白永军开玩笑地试探和俊的态度,见和俊有些半信半疑,白永军打算先让他尝点“甜口”,带他到辖区里走一圈。

一进社区,和俊有些“出乎意料”——一路上,街坊邻居们朝白永军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临近中午,几乎每一个见到的居民都会热情地邀请白永军留下来吃饭;每次到辖区商铺、群众家走访,白永军总能跟他们聊得火热,熟络得就像朋友一般……和俊发现,原来“明星效应”也能在社区民警身上上演。

惊讶之余,和俊更多的是疑惑:“师傅,你是怎么做到的?”

“社区工作更像‘泥瓦匠’,哪里有‘裂缝’,我们就往哪里‘填’。”白永军用实际行动告诉和俊,在社区管理中,民警的工作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转变。只是,真要像白永军这样把群众当亲人,做到对居民的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不下一番真功夫是不行的。

对刚收的这位“新徒”,白永军用的策略是“手把手”。

尽管日常工作很忙碌,白永军还是只要一有空,就带着和俊到辖区里“认门”,一番多转、多看、多熟悉后,居民和商户们渐渐记住了和俊的名字。“上门走访,熟悉居民的情况,是社区民警的必修课”。听了“师傅”的话,和俊巡逻的脚步更勤了。

通过一次次上门,与居民沟通、向辖区商户了解情况,和俊渐渐成了群众眼里的“熟面孔”,但在开展社区工作时还是不太顺畅。一次信息采集时,白永军看出了问题所在。

“老板,我们今天要采集辖区商户的信息,你帮我填下这张表。”听到和俊如此“直接”的开场白,白永军摇了摇头,将和俊拉到一旁说:“下一家你先在旁边看我示范。”

来到下一家商铺前,白永军开了口:“老板今天生意好不好?怎么你媳妇今天不在吗?最近几点关门,累就早点回去休息,身体健康第一位……”在热情寒暄的寥寥数语间,白永军就完成了基础信息的采集,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一旁的和俊,若有所思,意识到学会与群众“打交道”是做好社区工作的第一步。

5月14日清晨8点,白永军如常提前到岗,而这天和俊比他还先到一个小时。“师傅,李大妈的身份证办好了,跟她约好了后天送证上门,你别忘了。”家里有急事的和俊请了两天假,但临行前还是不放心,打过电话后又特意等在派出所门口,面对面跟白永军把工作交代清楚后才放心离开。

从被“推”着走到主动做,和俊在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解开了畏难“心结”,并逐渐迷恋上了为辖区群众办事的成就感。“工作交给他,我很放心。”如今的和俊,成了白永军眼里“转型”最快、最成功的社区民警。

“不要给我‘照顾’,请给我任务”

面对即将成为新搭档的和俊,勤务辅警李菲信心满满:“这是老白手把手教出来的‘接班人’,我相信我们能一起把社区工作干好。”

前段时间,与老白搭档工作最久的李菲,选上了辅警副大队长。明明是一则喜讯,可李菲却闹出了一桩“乌龙”——因为误以为担任辅警大队长就要离开社区中队,她连着几夜辗转反侧,几番思量后鼓起勇气拨通了副所长李斌的电话:“斌队,能不能别让我离开社区中队。”

听着电话那头焦急的声音,李斌忍不住与李菲开起玩笑,沉着声音反问:“社区工作又苦又累的,你吃得消吗,现在去当辅警副大队长了,不想换个岗位吗?”

“跟着白大爹那么多年了,他都没叫苦叫累,我怎么好意思喊累?”李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李菲自参加工作以来,就负责协助白永军开展社区工作,俩人是名副其实的“老搭档”。“别看白大爹比我们年纪大,一旦有事他行动起来比谁都快。”李菲说的“事”,是群众的家中事。

白永军把自己的私人电话号码留给了辖区群众,只要电话一响,就看到他急匆匆地带着辅警往社区里去。一开始,看到白永军“火急火燎”的身影,大家都以为是发生了什么紧急大事,但到了现场才发现,无非是张家水管炸了、李家屋顶漏雨、王家和赵家吵架等一些家庭“琐事”。

但白永军却常对李菲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群众之事无小事。”也是为了这些“小事”,他总不厌其烦地往群众家里跑。作为搭档的李菲也就这样跟在他身后,不知不觉,就走遍了辖区的家家户户,潜移默化中被白永军认真、用心的态度所带动。

深受感染的李菲成了白永军的得力帮手。她开始像白永军一样,一有空就到社区里转,和老人唠唠家常,帮店家理理货物。久而久之,书林社区人人都知道“找不到白警官,找小李也是一样的。”

在金碧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的眼中,白永军早已成了“主动作为”的代名词——执法过程中遇到难“啃”的“硬骨头”,主动请缨的是他;接到急难任务,冲在最前面的是他;坚守岗位奉献在前,舍小家为大家的也是他……

去年12月,随着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建设,干了7年社区工作的白永军同样面临“转型”,除了要服务好社区居民,还要负责接处警和巡逻工作。

考虑到白永军已年近六旬,且患有高血压,平时需要按时服药休息,派出所领导不打算给他安排巡逻工作,想让他好好休息。但“闲不住”的白永军却说:“不行,如果为了照顾我就不安排巡逻工作,那其他人就要多干,不利于团结。”以身作则、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白永军的第二个心愿。

拒绝特殊“照顾”主动揽活、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自愿“加班”把当天任务处理完……白永军积极担当的行为,潜移默化中感染了全体民警辅警,“主动干”的工作态度在金碧派出所蔚然成风。

在服务人民中传承希望“薪火”

如果将和俊定义为“徒弟”,将李菲定义为“搭档”,那么社区民警晋国标则更像白永军的“分身”。

去年,晋国标从案件办理岗位调至社区中队,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他所负责的辖区正是毗邻书林社区的巡津新村社区。同为社区民警,他发自内心地欣赏白永军,时常向他请教社区工作的办法和技巧。“要不是老白肯教,估计现在我都还在‘抓瞎’。”

尽管有着20余年的从警经历,但在社区工作方面,晋国标还是一名“新手”。常年从事案件办理的他,习惯于与犯罪分子打交道,对于如何与辖区群众沟通缺乏经验,曾经用在案件办理中十分顺手的“妙招”,到了社区却全部“失效”,工作开展可谓是举步维艰。

为了更快上手,晋国标开始学着白永军的样子,早出晚归到辖区溜达,然而不仅没得到群众的正向反响,反而让他信心受挫。“每天我在辖区走几十趟,该做的事情一件没落下,等所领导问辖区群众社区民警来过没,都说没见过我!”刚当上社区民警没几天,晋国标接二连三地在工作中“失利”,他失落地找到白永军请教。

从何教起?白永军跟随晋国标到巡津新村社区走了一趟,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社区民警是服务群众的,语气、表情都有讲究。”白永军发现,晋国标并不是社区工作“做不好”,而是方式方法没找对。在辖区巡逻时,他还是习惯像从前办理案件时一样板着脸四处张望,而当群众向他询问求助时,他也是一脸严肃,就事论事难见笑脸。

“先改掉你一板一眼的习惯,你是在跟老百姓打交道,不是‘审犯人’,搬个小板凳,到人多的地方和大家聊聊天,熟络起来心扉就打开了。”白永军告诉晋国标,要做好社区工作,要“地熟”更要“人熟”。

根据“老白”所传授的经验,晋国标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其实挺紧张的,害怕辖区群众不喜欢我,突然去找他们聊天担心被排斥。”晋国标坦言,那天他在周围徘徊了很久,才下定决心走上前去,带着笑脸礼貌问好、自我介绍。

令人意外的是,居民们看到这位平时“不苟言笑”的社区民警到来,并没有排斥,而是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喝水聊天。

有了这次突破,晋国标似乎“开窍”了,也看到了成为一名优秀社区民警的希望,于是他开始更加频繁地“缠”着白永军学习经验。小到和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应该如何交流沟通,大到如何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一次次请教,一次次实践,致力于将书林社区的成功经验照搬到巡津新村社区。“‘教科书’就在身边,多学一点才能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晋国标说。

“亲民”是群众对社区民警最高的评价,一年后的晋国标如愿收到了这样的评价。“现在我们和隔壁书林社区一样,也有院坝会,也有‘好管家’。”提到晋国标,小卖部商户赵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所里每一位民警辅警在白永军看来都是年轻人,他看着这群年轻人从刚参警的“新手”到渐渐能够独当一面,再到成为各个警种中的行家里手,白永军心里满是欣慰。“我们所里这些年轻人,个个都好,能干事、肯干事,我总跟他们说遇到任何难题都不要气馁,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实事,一定能收获比预期更好的结果。”白永军说。

站在金碧派出所门口,看着忙碌但有序的办事大厅,白永军许下了第三个心愿:“今年10月份我就退休了,我走了之后,希望我们金碧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枫桥经验能继续传承下去……”如今看来,白永军的心愿早已实现。(昆明市公安局 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