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案件要讲法律、讲政策,也要讲乡情、讲民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余林常说道。
由于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法治观念参差不齐,倘若只靠法律,只讲法理,矛盾纠纷得不到实质性化解。为了提升调解成功率,更好地服务人民,余林自学沟通技巧以及调解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匠心独具的调解方式让他成为当地口口相传、连连称赞的“调解专家”。
21年来余林初心不改,对调解工作始终充满热爱与敬畏,用脚步丈量民情,全力以赴为群众排忧解难,将真情倾注在一次又一次的调解服务中,以自身的光与热照亮着诉源治理新“枫”景。
(余林工作照)
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背后有这样一段家风故事……
余林的父亲叫余彭华,当了31年的生产队长。余林回忆道,他的父亲白天带领群众搞生产,空闲时受龙潭大队干部群众邀请到各生产队调解矛盾纠纷。在这个过程中,父亲经常带上他,另外带上一把小椅子,有纠纷调纠纷,没纠纷时就为群众义务理发。而余林则在一旁当父亲的小帮手,递东西跑腿,打扫地上的碎发。
夏日的午后容易犯困,听着蝉鸣、剪头发的簌簌声和父亲与来理发的人的闲聊入睡也是余林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直到长大后回想起这些往事余林才明白,那时父亲义务理发不仅仅是服务乡亲,闲聊也不是简单的家长里短,而是了解四里八乡的大事小情,哪家占了哪家的地、哪家夫妻不和、哪家欠钱不还……余林父亲都了如指掌。每每有人来调解余林都惊讶为何父亲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如此了解,总是能快速找准症结所在,帮他们解决忧心事、烦心事。甚至街坊邻居、婆媳妯娌日常龃龉产生的芥蒂,余林父亲也会通过平时打交道有意无意地劝导,将那些矛盾消弭于无形。
余林有个干爹叫李生龙,与其父亲很合得来,在谈到父亲调解中用的那套“说古论今说服法”,余林表示:“那都是从干爹那里学习来的。”而他自己从小耳濡目染,也从父亲那里学习到了一些调解经验的皮毛。
余林说父亲常常念道:“人有精神草有根,人有精神传后代,春天到了草发芽。”父亲三十一年如一日,在空闲时只专心做好两件事:一是化解纠纷;二是为群众理发。从父亲的身上,余林懂得了平凡和坚守。“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承诺。“人不能只为自己活,更要为别人活,多帮助群众。人不能只为钱活,为国家为社会,该奉献就要奉献,才不算白活。这样才富足。”这是父亲留给余林最后的话语,也是父亲留给余林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父亲数十年来的坚守,用言传身教让我更为坚定地要为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余林说到。
为人民服务的余林是蔚然家风的传承者,亦是弥勒市人民法院做深做实诉源治理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弥勒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能动司法,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抓前端、治未病。对外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机制对接,将工作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预防、前期处置上;对内建立完善立案前端源头化解、审执中端协调联动、破产末端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案件数量往下走、案件质量往上升,构筑多元解纷圈,解纷效能稳步提升。为充分发挥本土调解资源优势和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弥勒市人民法院以“有威望、有经验、有影响、有作用”为准则,深入挖掘人民调解优秀人才,2022年4月,邀请“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余林作为调解员定期到朋普人民法庭驻庭调解,两年来,余林驻庭成功化解纠纷200余件。2023年6月,弥勒市人民法院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余林调解工作室”在朋普人民法庭正式成立。2023年10月,余林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并在北京接受表彰。(余林 朱兴武 弥勒市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