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罗雪玻:做精“主防”警务 点亮洛党长治久安“枫”景

时间:2024-06-1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罗雪玻,2002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公安局洛党派出所所长。因工作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多次被省市县嘉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2024年2月被省公安厅表彰为“优秀派出所所长”。

罗雪玻担任洛党派出所所长以来,带领民警辅警围绕“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有效化解矛盾多发、治安严峻的形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让“枫桥经验”越发熠熠生辉,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确保辖区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23年11月,洛党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坚持群众路线,织密民力之网

罗雪玻带领民警辅警融入群众夯实根基,领导治安力量、组织综合治理。依托全镇1039个五级网格和2030个微网格,着力打造全科网格治理新模式,成立了治保会21个、治保小组210支,2178名网格长(员)同步担任社会治安员,施行“一岗双责,双职合一”,建立起“民辅警+党员+网格员(治安员)+社会力量”为一体的基层治理网,着力打造社会治理的新样板。2024年,洛党派出所进一步明晰治保会职责,以治保小组为单位,以护校、护村、护企、治安巡逻为主线,配合民警开展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文明劝导等基层治理工作。如今,在洛党镇的每个角落,总能看到佩戴红袖套的治保会成员在走街串巷,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从一团火到漫天星,洛党民力之网已经越织越密。3年来,培养的治安员开展法治宣传890余次,排查化解安全隐患767处。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保障群众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聚成横纵紧密融合的新时代洛党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基础

罗雪玻牢牢抓住基层基础,最大限度将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依托网格建设基础,建立健全“一体多元”分级调解服务体系,形成了“网格调、村级调、乡镇调”三级联动联调。在洛党镇设立了人民调解中心,在各行政村设置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小组建立义务调解专班,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小组信息员每周上报小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派出所指派人员进行分流跟踪督促问效,建立警调衔接、庭所衔接、律师入所三项机制,全面做实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元联调。带领民警辅警坚持矛盾纠纷日常排查、专项排查、敏感时点重点排查相结合。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震慑犯罪,持续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三年来,公安机关负责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查处行政案件129起,侦破刑事案件67起。

坚持主动防范,构建安防体系

建强民辅警+专业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包村民警辅警通过每月电话、微信、家访等形式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生产生活、心理状况,对需要疏导的群众开展心理疏导,对易被电诈的群体进行宣传防范、上门劝阻,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的心理服务,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安抚疏导排除隐患、宣传引导防范风险。为群众识别是否被电信诈骗68起,经预警劝阻电信诈骗57起,挽回经济损失117万余元,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数。每月落实生产安全、矛盾纠纷、消防、道路交通、治安等隐患排查化解。三年来,交通事故同期相比下降10%,治安、刑事发案年均下降10%,侵财、伤害类案件降幅超过50%,入室盗窃发案降至0。

坚持服务为先,做实民生警务

警务围着民生转,民警围着百姓转。为了和群众走得更近,在罗雪玻的推动下,派出所坚持服务前置,创新警务、延伸服务,在人口集中、相对偏远地区和产业园区等建设警务室,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将派出所户政、交管窗口进驻镇政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一门通办、一网通办。简化办证程序,推行网上预约受理、批办户政,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随来随办,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主动收集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办事需求,积极上门服务。三年来,办理户籍业务16200余份,救助群众760余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00余件。并做实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等民生警务。在警务片区、村组网格、企业网格等建立警民联系、群防群治微信群,搭建网上警务室,架起“连心桥”,实行全天候网上接警、在线服务、排查化解、警情通报,心贴心“零距离”服务群众。

从“历久弥新”到“与时俱进”,从“百姓平安”到“人民满意”,从“执着坚守”到“担当作为”,罗雪玻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突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风采、建立新功。(临沧市公安局新闻办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