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景里的“村警”

时间:2024-06-1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是闻名中外的“阿细跳月”的故乡,2.4万彝族支系阿细人生活在这里。可邑村广场上,村民们在大三弦、月琴等民间乐器伴奏下,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到处都是宛如世外桃源的和谐画卷。

西三除了美丽的风光,还有独具特色的“阿细村警”守护着阿细村寨平安幸福新生活。近年来,弥勒市公安局西三派出所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以“阿细村警”队伍建设为依托,多措并举做实社区警务,夯实平安根基。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5次,民警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个人嘉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共建 警民共话“一家亲”

组织融入。西三派出所采取连片驻村的方式,将9个村(社区)46个村民小组划分为5个警务责任区并派驻5名社区民警、10名辅警,5名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与村级基层组织捆绑,真正融入基层组织建设。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变为如今基层党组织统领下的“协同共治”。

贴近群众。在全镇村(社区)配备“一村一警务助理”10名。将社区民警辅警职责与村(社区)职责捆绑作业、共同推进,实现了警格与网格的“双网融合”。依托警务助理,协助民警开展信息采集、纠纷调解、治安巡防、交通疏导、安全检查工作。

警民共话。全镇驻村民警辅警基本是阿细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阿细村警”。通过充分发挥“阿细村警”人熟、地熟、社情熟、语言通的优势,大家积极参与村(社区)事务,统筹村(社区)资源,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为基层警务工作提供了支撑。基础防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盗窃、诈骗案件逐年下降,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全镇平安创建活动覆盖率100%,创建平安村社22个、平安单位20个、无发案村社16个。

自治促进共治 预防警务护平安

组建“乡村义务巡逻队”。由村组干部、治保员、景区保安等171名阿细人组成“乡村义务巡逻队”,常态化协助派出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人员核实、救助游客等工作,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

培育老寇调解品牌。认真总结固化蚂蚁村委会“老寇调解室”的工作方法,2023年以来组建由法院干部、镇综治专干、民警、律师、司法调解员、村(组)干部149人组成的人民调解队伍,资源互补整合,创造出从一个“老寇调解室”到老寇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群人,是一个惠及全镇的为民说事调解品牌。

闭环化解矛盾纠纷。编织“防控网、排查网、调处网”。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单位、进场所、进学校活动,确保法治宣传全覆盖。做好“现场调”,做实“联动调”,做优“专业调”,形成调解闭环,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服务支撑共享 民生警务暖民心

“用心”便民利民。立足可邑小镇4A级景区和锦屏山风景区4A级景区的实际,联合相关部门设立两个警务室,合理布置警力,确保景区任何地方发生警情都能够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处置。实行“一警多能、全警务处置”,每一位民警都能为游客提供纠纷调解、简易交通事故处理和咨询服务,受到广大游客的高度赞扬。

“尽心”全时服务。以“小窗口”服务为切入点,瞄准群众需求,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做精做优做实窗口服务。对特殊事项采取点对点服务、延时服务、送证上门等措施,全力解决群众难点堵点问题,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少排一次队。

“爱心”志愿服务。面对辖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针对老幼群体全面开展“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新“五小工程”。对于留守儿童,坚持开展法治与安全教育,为孩子们创造良好学习、生活条件,定期走访学校、村组、家庭,为他们送去全方位的保护和关爱。(红河州公安局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