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来自安徽的惊艳、惊喜和惊叹——2024“茶和天下”·徽韵雅集暨安徽文旅推介活动尼泊尔专场圆满成功

时间:2024-05-23来源 : 中国网美丽合肥作者 : 佚名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当地时间5月21日,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2024“茶和天下”·徽韵雅集暨安徽文旅推介会在加德满都隆重举办。中国驻尼泊尔特命全权大使陈松阁下,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部长希特·巴哈杜尔·塔芒阁下,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加德满都旅游办事处主任肖江出席活动并致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靖作安徽文旅推介。尼泊尔全国美术研究院院长纳勒德玛尼·哈塔姆查理、尼泊尔农业部茶和咖啡发展局副局长凯沙尔·希托拉以及尼泊尔文化机构、旅游企业、友好组织、商协会代表、中尼新闻媒体代表、在尼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代表等近200人参加活动。

王靖副厅长在文旅推介环节中指出,中国与尼泊尔山水相连,世代友好,传统友谊历久弥坚。今年春节,“欢乐春节美好安徽”文艺演出走进尼泊尔加德满都,得到尼泊尔民众热烈欢迎。今天是国际茶日,安徽文旅再次走进尼泊尔,以茶为媒、以茶会友,邀请尼泊尔各界人士来安徽,感受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安徽之蓬勃生机,体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茶文化和中国哲学美学之智慧,感悟“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品牌故事之魅力。邀请更多尼泊尔朋友到安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安徽,爱上安徽。

image.png

陈松大使在致辞中表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茶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安徽是中国的主要茶叶产区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品类丰富,祁门红茶更是被誉为“红茶之王”。期待尼泊尔朋友通过此次“茶和天下”·徽韵雅集活动,进一步了解安徽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和璀璨悠久的人文历史,走进安徽,亲身感受安徽的发展变化和无穷魅力。

image.png

塔芒部长表示,尼中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国是尼泊尔最大游客来源国之一,为尼泊尔旅游业复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尼方愿同中方一道,充分挖掘旅游合作潜力,扩大人文交流规模,增进尼中传统友谊和民心相通。

祁门红茶集团代表推介并讲述徽茶文化。来自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国家级演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谁料皇榜中状元》《夫妻双双把家还》等诸多经典黄梅戏剧目选段,赢得观众热烈掌声。“这是我第一次听黄梅戏,太惊艳了!艺术没有国界,感觉自己已经陷入‘中国风’无法自拔。”今年25岁的尼泊尔学生萨如正在学习汉语:“希望未来有一天,可以亲自走进黄梅戏之乡——安庆,现场聆听一曲地道的古韵黄梅。”

image.png

“茶和天下”·徽韵雅集图片展和茶艺展演,集中展示了安徽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安徽茶园风光、茶叶制作技艺和匠心精神。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季永进行了中国书法展示,让尼泊尔的朋友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image.png

整场活动一席难求,尼泊尔当地民众频频与台上嘉宾展开互动,现场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而欢快,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你好!中国”安徽专场旅游推介会在加德满都同期举办。宿州市文旅局局长李伟、安庆市岳西县文旅体局书记余灿黎、黄山市屯溪区文旅体局局长谢光辉推介了当地丰厚的文旅资源和茶文化。尼泊尔旅行商代表Kalyan Raj Sharma,多次前往安徽,对黄山、徽派建筑、皖南古村落和徽菜等印象深刻:“安徽人杰地灵,各种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得非常好,令人惊叹。大家一生必去一次安徽!”现场为尼泊尔朋友准备了抽奖环节,祁门红茶、中国书法等安徽特色文创,令大家惊喜。

image.png

活动中,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遗项目汪满田鱼灯,成功“圈粉”许多尼泊尔年轻学生。“我对中国的非遗文化非常感兴趣,很高兴能有机会看到如此可爱有趣、意蕴深厚的鱼灯。”阿尼尔表示:“我将做好‘桥梁纽带’,做好文化使者,用尼泊尔语讲好安徽鱼灯的故事。”

image.png

尼方嘉宾对安徽文化和旅游代表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进一步了解安徽,希望以茶为媒,让“茶和天下”的文化理念成为促进安徽和尼泊尔之间文化互鉴、民间交流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两地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来源:安徽省文旅厅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