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融化”少年心 云南昭通政法“全方位护蕾”

时间:2024-05-2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贺莹 鲁洪彬

云南省“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为预防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突出问题,昭通市政法系统坚持问题导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打防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并始终将法治建设思想贯穿全局。

成立工作室 走进学生心里

“除了法律知识,工作室还设有防性侵、防校园欺凌、防电信诈骗、防溺水、防交通安全事故、食品安全、识毒防毒等方面的安全常识。”

在昭阳区,为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昭阳分局龙泉派出所、昭阳区第四小学警校联动,在昭阳区第四小学建设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室。

音频、视频、海报、画报……在校内,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以“多媒体”的方式陈列,通过“视听读写”等方式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学习到法律知识,涵养和丰富自身的法治“基因”。

据昭阳分局龙泉派出所工作人员介绍,派出所和学校会组织学生利用主题班会和法治课,进行分批次学习宣讲。在学校和警方的组织与带领下,学生们纷纷在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对法律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更高的尊重。龙泉派出所和学校也表示,“利剑护蕾”+“警校联动”的更高效达成,还需长时间的推进,今后会继续携手共进。

禁毒进校园 铺路健康人生

“毒品是什么?新型毒品有哪些?”在盐津县,盐津县公安局走进黄葛槽小学,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外观特征,教会他们“看破”伪装的毒品“奶茶”“跳跳糖”“邮票”等。

民警以“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为主题,向学生们讲解了毒品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叮嘱学生们提高防范意识,认识各类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制,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随意帮陌生人携带东西,不追求刺激盲目尝试新潮的东西。

学校教师引导学生们在教室一起传唱朗朗上口的“禁毒拍手歌”,提高青少年参与禁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筑牢禁毒“防火墙”。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在宣传横幅前进行签字并表示,今后要争做禁毒宣传员,将禁毒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他们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回访帮教中 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定认真悔过,改过自新。”在永善县,近日,永善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室法官干警对两名未成年人罪犯进行回访帮教。回访帮教过程中,少年审判工作室法官与两名未成年人罪犯进行深入沟通,全面了解二人思想状况、工作生活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未成年人表示,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目前从事外墙粉刷工作,收入稳定,平时严格遵守缓刑考察的规定,按时报到。

除了线下“碰面”,线上的回访帮教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当其中一位少年正在外务工时(帮教期间已成年),少年审判工作室法官也在持续跟进,添加了对方微信后,通过线上沟通方式了解其现状。

“我在安徽进厂务工,上班时间固定,现在已经成年,不会再做违法的事情,下班后也能约束自己。”期间,法官也对二人进行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等高发犯罪的宣讲,帮助其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深耕“五字诀”“全方位”护蕾前行

据介绍,专项行动以来,昭通市坚持念好“打”字诀。深挖严惩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背后的教唆者、胁迫者、组织者,严厉打击引诱、教唆、胁迫、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和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抢劫、敲诈勒索、虐待、遗弃、故意伤害、性侵等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坚持念好“防”字诀。坚持预防为先,将预防和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作为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家庭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内容之一,全面排查家庭监护职责落实情况,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职责。

坚持念好“管”字诀。严格落实校园内部环境综合整治“三个绝不”要求,强化对教职工监督管理,全面落实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制度。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等易被侵害的未成年人,建立动态排查机制,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加强对涉毒涉赌、刑满释放等八类重点人员管控和有犯罪前科劣迹人员管理。

坚持念好“控”字诀。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全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坚持念好“建”字诀。建立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动态排查、联动办案、帮扶救助、舆情监测等制度,积极推进符合地方实际的专门学校建设,分层分类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加大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比重,增设职业体验课程,帮助其掌握职业技能,让他们能顺利回归学校和社会。(贺莹 鲁洪彬/文 昭通市政法宣教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