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一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暑气渐浓。可邑村广场上,村民们在大三弦、月琴等民间自制乐器伴奏下,跳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年纪稍长的老人则在黄墙灰瓦的阿细民居前躲凉闲聊,宛如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和谐画卷。
在这背后,处处是“阿细村警”的身影。弥勒市西三镇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2.4万彝族支系阿细人生活在这里,是闻名中外的阿细跳月的故乡,还有着锦屏山、可邑小镇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给本地居民营造平安、幸福的生活环境,让游客畅享自然风光、感受民族文化,近年来当地公安机关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阿细村警”队伍建设为依托,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警务新模式,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点亮了阿细村寨的平安幸福新生活。
与民同行,双向奔赴共话“一家亲”
“现在每天在村里都看得到我们的‘阿细村警’,村里面的事情大家都愿意跟他们说,大家反映的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在西三镇蚂蚁哨村,村民黄翠琼高兴地说,“阿细村警”说着老百姓都能听懂的家乡话,忙活的都是大家关心的事,真是比亲人还亲。
“过去可不是这样,因为民辅警语言不通、村情不熟,有的群众对我们的执法不理解、不满意,导致部分工作很难开展。”西三派出所所长陈丽伟说。
为改变这样的状况,西三派出所不断夯实“阿细村警”队伍力量,采取连片驻村的方式,划分5个警务责任区并派驻5名社区民警、10名辅警,5名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与村级基层组织捆绑,为基层警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老段,我家老人生病了,我在外打工回不来,能不能帮我去看看?”“老段,这两天家里又收玉米又收烤烟,实在忙不赢了,能不能来搭把手?”村民口中的“老段”是在派出所工作26年的辅警段剑光,每天他都会接听数十个此类本职工作外的电话,他笑着说,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务正业”,群众真正把自己当成了“自家人”。
陈丽伟介绍,目前派出所驻村民辅警都是阿细人,通过充分发挥“阿细村警”人熟、地熟、社情熟、语言通的优势,大家积极参与村(社区)事务,统筹村(社区)资源,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派出所工作也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变为如今基层党组织统领下“协同共治”,基层治理难题变为治理亮点。
西三派出所还牵头搭建由法庭、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一庭一办三所”构成的多元化调处平台,组建由“一庭一办三所”和村组干部149名组成的人民调解队伍,从源头上发现矛盾,从多元化调处上下足功夫,形成调解闭环,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镇90%以上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排查发现,两年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2起。
贴近群众,深耕预防警务护平安
“小妹又来啦?快来给我们讲讲法治故事,你说得又有趣又有意义,我们大家都爱听。”在蚂蚁哨村,黄俊芬开心地招呼前来进行普法的西三派出所副所长寇小月坐下,随后又和她反映起了身边的小事,寇小月认真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并表示后续会及时进行处理。
“群众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身边的小事,只有多走访才能第一时间发现、解决。”边工作,寇小月边分享起了她的工作经验,“长时间以来定期的走访,让我们和老百姓间互相形成了信任,聊天中有事愿意跟我们说,我们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走访中了解到了社情民意。”
每周的碰头会上,“阿细村警”都会围绕警情、案情、社情、民情研究主动预警预防策略,并定期开展法律宣讲、志愿服务、入户排查,针对在赌博、酗酒等方面有苗头问题的人员,实行重点帮教,有效遏制农村陋习,从源头上理顺社会关系,预防社会矛盾发生。
西三派出所在9个村(社区)配备的10名“一村一警务助理”的基础上,还引导171名本地村组干部、治保员、景区保安组成“乡村义务巡逻队”,共同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等基础防范工作,真正地将“阿细村警”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基础防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季节特点、发案情况、安保所需,‘乡村义务巡逻队’深入田间地头、景区、村寨开展巡防服务,零距离点亮村寨‘平安灯’,也做到了随时了解群众困难,主动排查纠纷隐患。”西三派出所教导员纪鹏翔表示,公安智慧和群众力量的汇集,有效地促进了矛盾纠纷、治安乱点、安全隐患的排查化解,近年来辖区盗窃、诈骗案件逐年下降,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2023年刑事案件同比2022年下降19%,“黄赌毒”、传销、非法集资案件和盗窃、诈骗案件逐年下降,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全镇平安创建活动覆盖率100%,创建平安村社22个、平安单位20个、无发案村社16个。
擅解愁盼,服务真心换群众安心
“当我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地站在我面前时,所有的恐惧和焦虑都化为了感激的泪水。感谢派出所民警,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今年大年初九,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群众自发齐聚锦屏山风景区,参加一年一度的庙会。
“我家小孩走丢了……”庙会期间,一名家长着急地向民警求助,在了解孩子体貌及衣着特征后,民警迅速通知各执勤点寻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孩子的身影,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家长雷女士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2023年“阿细村警”联合有关部门处置景区非警务警情30余起,找回走失老人和小孩20余人,找回游客遗失手机10余部,收到省外游客致谢锦旗10余面。2023年2月10日18时30分,“阿细村警”接到79岁的游客戴某某电话求助的警情,“阿细村警”第一时间调动景区工作人员、村组干部、乡村义务巡逻队、村民开展救援,经过40个搜救小分队5小时的进山搜救,成功救助了受困游客。
“辖区内有锦屏山、可邑小镇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平日里摔跤、斗牛、阿细跳月等民族赛事、民俗节日众多,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旅游警务’工作法,联合相关部门在可邑小镇、锦屏山设立两个警务室,合理布置警力,确保景区任何地方发生警情都能够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处置。”陈丽伟表示,为确保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返,派出所通过实行“一警多能、全警务处置”,每一位民警都能为游客提供纠纷调解、交通事故处理、案件处置和咨询服务,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高度赞扬,2022年以来实现了景区刑事案件零发案、活动安保零事故、矛盾调处零投诉。
这是西三派出所以优质的服务警务让平安守护更有温度的一个缩影。针对辖区内外出务工人员多这一实际,西三派出所为充分保障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权益,在走访了解摸清底数后,针对老幼群体全面开展“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新“五小工程”,累计为民办实事660件。
对于留守儿童,西三派出所在坚持开展法治与安全教育、治安整治,创造良好学习、生活条件,通过定期走访学校、村组、家庭,对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超前做好预防与控制。
入户走访、纠纷化解、扶老济幼、旅客求助……这样一件件琐碎且平凡的小事,每天都在西三派出所发生,但维护辖区秩序、提高群众幸福感,正是通过这一件件小事而实现。“‘鸡毛蒜皮’里装的是基层平安,我们将牢固树立‘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意识,依托‘弥勒微警务’等信息平台,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效率,以服务为民的真心换群众‘安心、放心’。”陈丽伟说。(红河州公安局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