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持续探索普法工作新路:实现法治供给与受众需求“双向奔赴”

时间:2024-04-16来源 : 中国网七彩云南作者 : 段健 资朗

将“双语普法”融入民族节庆,让法律知识不再枯燥难懂;在庭审现场以案释法,让警示教育效果更加深入人心;把普法工作搬进直播间,让法治课堂惠及全国各地;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让受众感受普法“私人订制”……

普法工作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紧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实际,着力在创新普法形式上下功夫,在活化普法载体上做文章,探索出“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普法工作新路径,有效实现法治供给和受众需求的“双向奔赴”。

普法内容民族化,让受众听懂“法治语言”

日前,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古茶山举办春茶开采节,普法工作队走进古茶园,以《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宣传为重点,引导当地茶企、茶农规范古茶树管理和利用,结合真实案例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并针对茶叶采集、制作和交易过程中常见的维权问题,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由于文化程度和普通话水平有限,很多村民不容易理解法律条款。懂民族语的普法工作人员将法律条款‘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民族话’,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法律知识,也更加明白在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依法维权。”南糯山村委会副主任飘三在普法活动现场深有感触地说。

“法治西双版纳建设,关键在人。普法工作不能自说自话,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拓展普法工作的形式和载体,逐渐提高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才能让法治建设具有持续向好的澎湃动能。”据西双版纳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超介绍,全州政法机关充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活娱乐元素,用好用活“五用工作法”(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法治意识更入人心。

(法治文艺演出“章哈普法”活动现场)

如今,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已成为普法宣传的有机载体,越来越多的普法新模式为法治建设赋能增效:以少数民族节庆、节日活动为契机,将法律条文翻译成傣语、哈尼语、布朗语等民族语言,常态化开展法律讲座送进村、法律咨询送上门等活动,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基层群众最关心的婚姻家庭、薪资拖欠、邻里纠纷等热点问题,获得广大基层群众的好评;将法治文艺演出、非遗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民歌”“乡音”传递“法韵”,形成了“山歌普法”“章哈普法”等普法新模式;组建汉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等41人的专业团队,开设118个法治学堂,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沉浸式”学法。

普法模式通俗化,让受众牢记“法律红线”

“在庭审现场旁听,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对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曾经担任领导干部职务的人员,如今坐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律审判,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这样的人生挫折引人深思。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保持清醒头脑、严守纪律底线、不碰法律红线。”

……

4月8日上午,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杨某某受贿罪、洗钱罪一案在景洪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50余名党员干部现场观摩,“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有效提升以案释法效果。

“案件是鲜活的法治‘教科书’,庭审是生动的普法‘公开课’,有针对性地邀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庭审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警示教育作用。”刘超说,全州政法机关紧扣“通俗易懂”和“以案释法”两方面重点,灵活运用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大会、旁听庭审等教育模式,优选与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把“身边的活教材”做成“最好的教科书”,有效提升了处理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类的效果。

(“巡回法庭进校园”活动现场)

此外,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还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巡回审判等方式,把法律法规送进学校、机关、基层,成为干部群众看得见的“警戒线”。以真实案件为脚本,组织机关干部和青少年体验庭审过程,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法官、检察官“走出去”“沉下去”,将法庭搬到基层社区、村组,法律咨询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普法载体大众化,让受众悦享“法治套餐”

在西双版纳州傣历1386新年节到来之际,西双版纳州检察机关在景洪市勐罕镇曼嘎俭村开展“以检察力量助推民族团结之花绽放”的直播活动,以水为媒,互洒祝福,以法为介,共促团结,让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直播间“提前感受泼水节的快乐”,全网累计观看人次达102万。

(“以检察力量助推民族团结之花绽放”的直播活动现场)

州委政法委法治科科长马评超说:“将普法课堂延伸到网络,是适应网络新媒体发展形势的具体实践。不仅让普法工作更贴合广大群众的生活、学习习惯,也能让更多有学习需求却无法到现场的群众通过网络参与活动,极大提升了宣传覆盖率”。

普法工作中,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年龄、文化、心理等差异化特点和因素,统筹协调全州政法机关和有关行业部门同向发力,不断拓展和丰富普法工作载体,采取更具“贴合性”的宣传模式将法治知识“定向投送”到群众身边。针对青少年群体,突出“用户思维”(即:有趣、有用、与“我”有关),在各级政法新媒体平台开设法治宣传专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图片新闻、网络直播等形式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针对中老年群体,突出“便捷”和“实用”重点,打造“报纸上有文字、电视上有画面、广播里有声音、网站上有动态、社会上有活动”的多维普法套餐,组织印制和发放普法宣传日用品,让普法声音更“常态”、普法元素更“丰富”。

据了解,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还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持续深化应用“平安版纳”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应用系统,对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形成普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两个清单”,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向谁普法、重点普什么法”的问题。通过将研判出的预警性信息(如:短期内连续发生多次家庭婚恋纠纷、同一人涉多案等)推送相关普法责任人,还能有效指导其提前介入,精准做好被帮扶人员的教育和疏导等工作,推动普法工作质效转化为前端预防实效。(段健/文 资朗/图)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