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洪:开辟普法“新路径” 打造本土“特色品牌”

时间:2023-12-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司法局立足边疆、民族、山区实际,紧贴群众所想所需,打破墨守成规的普法思路,在普法形式上再出新招,积极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库",主动对照群众法治文化需求“晴雨表",找准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契合点,着力打造兼具现代法治要素和地方民族文化色彩的边疆民族特色普法品牌,蹚出了一条新时代普法新路径。

组建“哨傣所长”普法宣传队 亮出本土普法“新名片”

“哨傣”在傣语中指的是“傣族姑娘”。景洪市司法局结合少数民族众多的市情实际,立足群众法治需求,组建了一支懂政策、知法律、通傣语、擅宣讲的“哨傣所长”普法宣传队。在民族传统节庆日、重要普法节点等时段,“哨傣所长”们将会精心梳妆,穿上亮丽的民族服饰出现在普法宣传活动现场。“麻咯麻咯,哨多哩、冒多哩,走过路过法律知识不要错过,这里的普法很精彩!”敲起象脚鼓打起铓锣,“哨傣”所长们随着象脚鼓的节奏热情吆喝,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一探究竟。“哨傣”所长用“双语”普法形式,将党的政策、法治理念、法律知识融入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记得住。

打造法治文创集市赶摆场 普法宣传有趣又有料

地摊经济崛起,“摆地摊”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景洪市司法局为了让普法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精心打造了法治赶摆场——普法文创集市,在西双版纳州2023年“普法强基·法治宣传边关行”启动仪式现场正式“出摊营业”。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向群众普及法治知识,既让人民群众有参与感获得感,也让法治宣传有趣有料又有效。“普法的风吹到了集市”、“走进普法摊开启“宝藏行”、“来都来了学学法再走”、“今日·普法不打烊”等多个普法“小摊”一现身,瞬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一大波有趣又有料的普法文创产品来袭,一群活力满满的青年普法志愿者齐聚一堂,在悬挂不同布标的创意普法摊位上,陈列着关于“普法关键词”的创意书法团扇、簸箕、傣陶、手鼓、油纸伞等等文创产品,目不暇接。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普法志愿者化身为一个个“地摊老板”,向来往群众积极推荐普法“小商品”,分享法律小故事,发放普法“小赠品”。普法商家们向群众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满足了群众边玩边学、以玩促学的需求,让群众体验到普法的浓浓“烟火气”。

解锁接地气的“普法后备箱” 掀起一股学法新热潮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学法兴趣,景洪市司法局“普法后备箱”火热开启,点燃了群众的学法热情。掀起车辆后备箱盖,挂出“带法律回家”的宣传条幅,摆出法律书籍、普法宣传品,“后备箱”秒变新式普法货仓兼“摊位”,吸引广大群众和游客们纷纷驻足咨询,了解法律知识和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络绎不绝。“摊主”亮出普法宣传员身份,让群众自由提出问题,满足不同的法律需求,为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答疑解惑,并围绕婚姻家庭、房产继承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内容,适时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此外,制作普法手举牌、法治绘画油纸伞、法治小黑板等放置在后备箱两侧供群众拍照“打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法治宣传走进群众心里,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增添法治色彩。

设立普法“移动办公室” 实现“一站式”法律服务

聚焦群众法律需求,打破坐等群众上门服务的模式,创新设立普法“移动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司法所所长、执业律师、调解员及村(居)“法律明白人”组成。普法“移动办公室”走进社区、走进集市、走进村寨,就地“摆摊办公”,准点上线针对各类法律问题进行“坐堂问诊”,“把脉开方”化解纠纷,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借款合同中,应该如何支付利息?”“子女不赡养老人,该如何处理?”“物业私自断水断电,该如何维权?......”普法“移动办公室”一开张“营业”,前来咨询的群众就络绎不绝,工作人员耐心进行答疑释惑,倡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普法“移动办公室”的设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让群众“少跑路”,不断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