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昆明市公安局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市委“六个春城”目标和省公安厅党委“三安三服务三支撑”部署,结合开展主题教育,统筹推进“1136”工作,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昆明新发展格局。
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徐云介绍,今年以来昆明公安着力提高打防管控的科学性、精准性,聚焦“护航平安”首责,社会面呈现良好态势:昆明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1.17%、35.38%,刑事立案同比下降4.7%,破案同比上升21.3%,电诈犯罪持续保持“两降两升”,止付资金11.66亿元,资金预警保护性止付率目前上升至全国前列,圆满完成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910名犯罪嫌疑人移交押解工作。
警情大幅下降 破案率稳步上升
昆明公安聚焦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电信网络诈骗和道路交通问题,在风险初露端倪、势头“未起”之时就抓早抓小,全市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为切实保障人民安宁,昆明公安大力推进维护安全稳定能力现代化。整体推进大竞赛、“夏季行动”及“秋风”“长风”行动,“夏季行动”在全省公安机关综合考评中获第一名;成功侦办2起涉黑案,查破妨害国(边)境、电诈、跨境赌博、走私、毒品“五类”重点跨境违法犯罪案件8400余起。
建成173个快速处置圈 推进实战指挥能力现代化
以服务实战为导向,把派出所标准化建设作为“一号工作”扎实推进,129个派出所完成“两队一室”改革,着力构建市县两级情指中心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直达一线的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大力推进昆明公安警务实战指挥能力现代化。
同时,持续完善布警体系,构建“三圈两层一面”防控体系,常态化成建制部署4000余警力、350辆警车屯警街面,进一步提升全市173个“1、3、5”分钟处置圈“双快”实战能力。
抓实事前预防 “零发案”小区常态保持95%以上
聚焦“基层基础”支撑,昆明公安大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防源头、防隐患、防发案、防事故和管要素为重点,建立健全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推动公安工作向事前预防转变,今年以来,全市整治重点点位1345个,昆明市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坚持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与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融合发展,结合“问计于民大走访”,走访群众91万余户,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12.6万余件,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昆明生动实践,推动基层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依法化解和便利高效化解。目前全市2348个物业小区建成智慧安防小区,“零发案”小区常态保持95%以上,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聚护学新合力 每日1.3万警力护学
昆明公安组织实体化运行校园安保工作专班,推进“一校一策”校园周边治安、交通整治,全市公安机关日均投入1.3万人次、4600余车次开展校园上放学高峰时段“三见”值守工作,“护学岗”成为守护群众身边安全的标志性举措,师生和家长们的安全感持续上升。
同时,大力推进警校联动机制,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市51所高校启动开学季安全宣传活动,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水平。
建立评价回访制度 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聚焦“规范执法”要求,昆明公安大力推进法治公安建设能力现代化。建立评价回访制度,全量开展“110警情、交通警情、出入境管理、车驾管、户政、案件办理”六大领域当事人监督评价回访,对159万余条公安业务线索进行回访,有效倾听民意,及时化解矛盾,助力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加强健全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市县两级20个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中心全覆盖运行,建成案件管理室217个,西山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柔性执法获群众点赞
昆明公安还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监管措施,出台轻微违法不罚柔性执法工作指引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减免责清单,对轻微交通违法进行警告处罚149万起。
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方面,建成“一窗通办”综合窗口128个,开通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77项,全市公安政务服务站点达462个,科学布设“e办通”自助终端190台、出入境自助签注机32台、身份证自助办理机60台、自助体检机173台,打造主城区公安政务服务15分钟便民利企办事圈,全年共办理服务事项716万余件。
从严管党治警 锤炼过硬公安铁军
近年来,昆明公安大力推进从严管党治警能力现代化,推进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健全完善“三环监督”闭环管理体系,进一步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锤炼素质过硬的公安铁军。
今年以来,昆明市公安机关427个集体、823名个人荣获各级各类表彰,其中2个集体、4名个人荣立一等功,10个集体、19名个人荣立二等功,1名公安楷模参加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