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天刚蒙蒙亮,此起彼伏的“嘎嘎”声就打破乡村的宁静。走进霍山野山牧家庭农场,一群白鹅正在悠闲漫步,不远处就听见鹅叫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我养的鹅采用放养型,天一亮我就放出来,到傍晚再把它们赶回鹅棚内。”但家庙镇大河厂村养殖户姚平说道。据了解,该农场已被评为安徽省省级家庭农场,其“野山牧”牌腊鹅和鹅蛋2019年安徽省农产品交易会获得金奖,并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鹅是草食性家禽,饲料主要以草类饲料为主,而且它们觅食活动性很强,我们在林中进行养殖,不但节省了除草费用还节省了饲料钱,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想到距离膘肥体壮、活力满满的大白鹅出栏日子越来越近,姚平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姚平家的鹅每年会养2批,饲养周期是240-270天左右,售卖时每斤鹅能达到12至15斤。相比于灰鹅、雁鹅等周期长的品种,姚平养的皖西大白鹅具有投资小、生产周期短、增产效益高、经济周转快、生产风险低等特点。目前,全镇现有规模较大的白鹅养殖场5处,白鹅数量超过3000只,白鹅养殖已带动100余户脱贫户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但家庙镇结合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辐射带动更多农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努力培养特色的养殖品牌,提升鹅产品的附加值,推进“鹅产业”又快又好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养殖之路,让“大白鹅”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引吭高歌”。(文:杨娟 刘明 图: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