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胜境关,被称为“云南东大门”。从胜境关到白水收费站的33公里路段,弯急坡陡、桥梁众多、路况复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确保“云南东大门”的平安畅通,曲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二中队从2004年起便在此驻扎。他们迎雨雪、顶酷暑,在路上来回穿梭巡视,维护交通秩序,是这段33公里路上忠诚的“守护者”。
苦吗?咬咬牙就扛下来了
南方的冬天,是寒风刺骨的湿冷,而常年在路上的交警,对这份彻骨的冷感受更深。“这里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不要说穿秋裤了,有时穿上毛裤都冻得直哆嗦。”二中队辅警刘思贤感叹。
(清除道路积雪)
每年12月底到次年2月,辖区路段会有3个月的结冰期,“除冰融雪、保通保畅”成了这段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白水收费站到胜境关这段路,日均车流量在5万左右,在春运高峰期日均车流量能达到10万左右,加上春运和道路结冰的时间段交织,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务更艰巨。为了做好辖区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二中队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了“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管控六个工作法”,即部门联动法、快速决策法、无缝检测法、多点预警法、适时抢通法和救援前置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理顺了工作思路,办事效率也得到提高。
(检查路面积雪情况)
“赶到车流高峰期,交通安保任务会特别重,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但只要辖区不发生交通事故,不发生道路拥堵,这些苦都不算什么。”二中队负责人唐昊说。
难吗?找准方法逐项攻克
辖区气候条件恶劣、车流量大、警力不足,是二中队遇到的客观困难。然而,这些都没有浇灭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二中队两名脱下“橄榄绿”换上“警服蓝”的“老兵”——罗博和杨锐,给大家做了榜样。
2004年,罗博和杨锐转业到二中队,长期驻守在胜境关。作为警队里年纪最长的老大哥和经验丰富的强将,他们把交通管理工作当作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出行安全放在第一位。虽现已双鬓花白,但他们两人的眼神依然坚毅。唐昊说:“两位老大哥在工作中的点滴小事,谈不上震撼,但总能对大家产生触动,带来新的思考,激发出对工作的热爱。”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二中队紧扣“快速、准确、提前”的疏堵保畅六字方针,探索出了“5+巡逻机制”,“定点+流动双巡逻机制”“白天+晚上白加黑机制”“天上+地下无人机巡逻机制”“网上+路上网上巡逻机制”“交警+路企交叉巡逻机制”,通过增强巡逻密度,夯实事故防控基础。
值吗?这段路平安畅通就很值
这群人24小时值班待命,辖区内的33公里路,他们走了一遍又一遍。
二中队推行了为民服务十项措施,开设了“交警流动服务车”,在车上配备了常用急救药品、应急干粮和简易修理工具的便民服务箱,既能为群众提供日常诊疗服务,还能提供车辆简易故障修理服务,真正做到“走到哪就服务到哪”。
(指挥车辆有序通行)
“白天在繁忙的道路上,夜晚在交错而行的灯光里,只要你需要,我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二中队民警吴金华认为这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岁月更迭,四季轮转,这群守护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的真情,在他们看来,只要“云南东大门”平安、畅通,他们付出的青春和汗水,就是值得的。(云南省公安厅供稿)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