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大荒田村:“巧妇”有为 “当家主母”治乡风

时间:2023-11-0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贺莹 仕诗宙 戴铮

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勐镇大荒田村,这里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人居和谐、邻里和睦,是双江县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范例。在乡村,大多纠纷都涉及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这些在从前的大荒田村也无法避免。那么,如今这里文明和谐的乡风是如何形成的,当地政府、政法委又是如何进行法治建设的,还需走进大荒田村,一探其乡村治理妙招。

“当家主母”有担当 处理纠纷有妙招

勐勐镇大荒田村有一支特别的队伍,由一群妇女组成,称之为“巧舌妇”志愿队伍,她们采用多元化方式化解乡村治理中的矛盾纠纷,化家长里短为和睦相处,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在勐勐镇落地、落实、落细。

由包括勐勐镇政法委员董华兰在内的22名女党员,牵头组建的“巧舌妇”志愿队伍,并非纸上谈兵说空话,而是结合了当地村民家中实际情况而产生的。“这里的‘一家之主’一般都是妇女,她们的丈夫或在外务工,或忙于生意,所以发挥妇女的力量是最佳方案。”董华兰说,在大荒田村,婚姻纠纷、土地经营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都会存在,但是在“巧舌妇”志愿队伍的参与下,纠纷的“线头”可以快速找到。“大家都是乡亲,很多事通过唠家常的方式,就能得到缓解,而且现在村子里不乏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我们队伍中的‘法律明白人’和矛盾双方讲法律、说道理、讲事实后,大多数纠纷都可以迎刃而解。”

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巧舌妇”志愿队伍已有10支小分队,共计100余人。谈起“巧舌妇”如何急民所需处理纠纷时,大荒田村妇联主席、“巧舌妇”负责人王怀美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直播卖货等方式方便了当地村民更大范围的售卖水果和茶叶,同时,买卖纠纷也相应而生,“因为是新事物、新渠道,所以需要妇女们对平台的处理方式,或者是其涉及的法律法规拓展学习,以帮助果农、茶农们及时处理和维权。”

积极培训急所需 多元普法建乡风

除了“巧舌妇”的自觉学习,当地政府、政法工作队伍也下了苦心。为构建乡村群众身边的基层法治人才队伍,汇聚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勐勐镇妇联、镇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针对“巧舌妇”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10期“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教育培训。培训不囿于家长里短,而是跟上社会热点问题,在“交通安全”“防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反家庭暴力”等方面开展普法培训,以鲜活生动的法治小故事引导群众知法守法。通过培训,让“巧舌妇”在家门口与村民拉家常时就能开展一堂普法课,用“巧舌妇一小片”带动“群众学法用法一大片”。

良好的基层氛围,离不开春风化雨。基层法治建设中,“巧舌妇”志愿队伍探索创新普法新模式,将普法内容与本地农村群众爱唱山歌、爱打跳的传统习俗相结合。如:用少数民族语言将法律法规知识改编为“法治山歌”,并实现传唱,以激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此外,依托文化下乡,当地还举办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律法规、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主线的文艺晚会,通过舞蹈、情景剧、诗朗诵等形式,向村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贺莹 仕诗宙 戴铮)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