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中秋、国庆长假余热未消,走进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岔路村红岩自然村,协商文化广场、协商文化长廊和德昂族文化传习所等一系列“协商”主题建筑引游客驻足,干净整洁又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红岩自然村摇身一变,成为当地新晋的乡村旅游特色景点和“网红打卡地”。
“一寨住着三县人,环境卫生、土地纠纷、水源问题都会引发争执。”岔路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罗永兰一语道出这里乡村共治的难处,因地域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性,红岩自然村历来存在着治理难题。
然而,在近几年的基层治理过程中,红岩自然村创新性地将“边寨协商”机制应用于乡村治理,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构建形成了“一寨三县三乡六村”党建引领、一方统筹、多方联动、共驻共建的治理格局。成功让昔日的红岩自然村旧貌换新颜,协商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一副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景象正在徐徐绘制。这一创新做法也被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作为经验交流,并被云南省政协推荐为全国政协委员培训教材备选案例。
据了解,“边寨协商”以县、乡、村三个层级和联合党支部、联合村规民约两个新事物为抓手,实现了共治作用的发挥。通过各层级的互动和联合党支部、联合村规民约的引导约束,“边寨协商”使村民们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共同商议治理方案,从而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村庄发展的难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环境卫生难打整”的问题,也通过“边寨协商”,村民们共同商议出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和处理人员,定期进行卫生保洁,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这一方案实施后,红岩自然村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罗永兰介绍,为解决村内垃圾处理产生的矛盾,红岩村积极开展协商工作,购买垃圾车以及统一收取垃圾处理费用,并形成了从清扫、集中、运输,再到处理的完整流程,让村民不再因谁负责村内环境管理而发生纠纷,充分证明了政协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的力量所在。
“联合管理要得成!”这是红岩自然村村民们对“边寨协商”的交口称赞。他们表示,“边寨协商”不仅解决了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还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
随着“边寨协商”的深入推进,红岩自然村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当地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业产业得到了发展,村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边寨协商”还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现在的红岩自然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进。(戴铮 贺莹 仕诗宙)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