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从机场到公园,骆岗的变与留!

时间:2023-09-25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佚名

行走在园博小镇时光街上,彭晃时走时停,不时地指着这处或那处的房子,问坐在轮椅上的老伴蒋英:“你还记得吗?这里是老宿舍楼。你看,我们以前下班,总是路过这棵大树。”

71岁的蒋英没有说话,眼中泛着隐隐的泪光,再回到这里,已经过去了20多年,曾经朝夕生活工作的地方仿佛一切都没变。

园博小镇道路两旁保留了许多历经岁月的老树。全媒体记者  张正朋 摄

只是这里更改了名字。

从骆岗机场到骆岗公园,

两字之变,

背后蕴藏了城市更新的理念。

骆岗公园内,

“更新”后的园博园已整装待发,

只待9月26日

合肥园博会开幕时精彩亮相。

骆岗全向信标台与远处的城市地标交相辉映。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在这里,“老机场建新园博”是最大特色之一。

原航站楼改造成城市建设馆、大机库改造成艺术厅、维修部厂房改造成穹顶艺术中心……骆岗公园里的这些场馆皆是根据当年原始设计风貌进行更新。机场大草坪依旧碧绿,而草坪两侧的跑道新刷了沥青,无人机在这里起起落落,人们在这里露营玩耍,就连旁边原有60米高的信号塔,如今也成了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修旧似旧,既留住美好记忆,也将成就一场国际盛会。

“在更新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设计做减法,细节做加法’。”合肥园博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我们尽量不去改变老建筑的外貌特征,少做新设计,留住老建筑的‘神’和‘魂’,同时也留下了城市发展轨迹中的文脉。”

骆岗机场大草坪。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城市更新的波澜壮阔,离不开精细化治理的“绣花”功夫。

在园博园里,记者看到不少建筑都十分简洁大方,一砖一瓦都氤氲着古朴的气息。据了解,不少砖瓦都经过了回收再利用。

“虽然历经多年风吹雨打,但是还有不少老砖瓦是完整坚固的,我们收集其中完好的砖瓦,经过加工,使它们变废为宝,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中建四局六公司、园博园项目负责人宋凯甫向记者介绍。

园博小镇冠军一号体育综合体。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设计做减法,细节做加法。所谓“加法”,更多的是对老建筑的活化利用,使其更人性化、更能托载住一座城市的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

比如城市建设馆,它的前身是见证了合肥走向世界的机场航站楼,如今它成为了“叙述者”,用一件件展品和老物件,诉说城市变迁,在留存城市记忆的同时,成为展示合肥城市建设的“一扇窗”。

又比如骆岗机场16万平方米的老建筑群,更新成为“食住行游购娱”一体的园博小镇,后期还将作为“长三角商业新地标,时尚潮玩打卡地”重点打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城市的核心是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做好城市精细化更新治理,既要留住记忆、延续城市人脉,又要与时俱进、激发城市活力。

走出骆岗公园,满城的活力诠释着这座城市的美好。

合肥是古老的,亦是新潮的。在城中的大街小巷,依然保留着许多古迹。让张辽威名远扬的“逍遥津”,当年曹操点将练兵的教弩台,极富三国特色的“操兵巷”“撮造山巷”“回龙桥”“飞骑桥”,都会引出不少故事和传说。

合肥又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合肥坚持以用促保,赓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古色古香的“逍遥津”如今是一座百姓家门口的开放式公园;颇具古韵的“撮造山巷”被打造成古今交融的国潮新街;“飞骑桥”成了合肥热门的旅游景点。

园博小镇穹顶艺术中心。解琛 摄

老街区成为新网红、老街坊赶上新潮流,在合肥已不足为奇。因为,在这座城市,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脉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