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立。自2013年进入昆明中院以来先后在知识产权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工作,期间曾先后借调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工作。2022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讲党性、顾大局,服务群众用心用情
“王法官,我的案子不能开庭!”大雨倾盆的早上,刚上班,一位顶着湿漉漉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就站在了王立办公室门口,略带哭腔的恳求。然后又轻声说“现在我也不能撤诉。”听口音,王立立刻联想到一个新收的涉台商事案件。“您遇到什么难处了?”她引导“老妇人”在会客区坐下,边递过一叠纸巾、一杯热水边问。
“老妇人”是一名台胞,二十年多前随丈夫来云南办企业。就在案件立案后三天,因丈夫意外离世,她成为涉案企业的执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全面接管公司后,她发现诉讼一旦公开,公司的上市计划将遭受重创,并且伴随着股价下跌而被被告企业吞并的风险极大。但如果不追回被告企业的巨额欠款,公司同样面临上市计划搁浅、资金链难以维持的窘境。眼看夫妻二人辛辛苦苦积累的心血很可能化为乌有,“老妇人”几乎一夜白头,而时年她不过四十二岁。
其实,在此之前,通过详细阅卷,王立对案件的基本情况已了然于胸。“老妇人”口中的难处,也正是案件处理的难点之一,她已经辗转反侧思考良久,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和解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被告的强硬态度非常棘手。
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她习惯在正式开庭前先组织召开庭前会议,固定当事人诉辩主张、证据和争议焦点,以便于进一步掌握案情,为后续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在这个案件中,庭前会议又恰恰可以避免案件过早公开,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庭前会议中,王立敏锐的注意到被告企业利用其控股股东身份获取了原告企业的商业秘密,进而套用原告企业大量资金拒不归还,意图以此达到零成本吞并原告企业的目的。她抓住被告企业因获取商业秘密手段存在不正当情形而可能获罪这一关键点,在出现严重后果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明利害,劝诫双方合法合规经营、合作共赢。历时四月余,数十次组织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当场履行完毕,原告撤回起诉。“老妇人”走上前坚持要握手言谢,拉着王立的手泣不成声。被告法定代表人也上前伸出手“王法官,谢谢你,让我们没有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当事人达成和解的那个午后,阳光明媚,“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表示今后诚信合作的那一刻,悬着四个月的心终于落下了。可能因为开心,一点半还没吃上午饭,竟然没觉得饿。”王立感慨。“有人问我,花四个多月费那么大劲儿,判决书都能写一大堆了,你图什么呀?其实,我不图什么,只是害怕。不担心被嘲笑办不好案,毕竟那时刚初出茅庐。但如果因为一个案子毁掉两个企业,我是真的害怕。”
或许,许多人看到的案子就是一个案子,而在她眼里,还有规律使然、还有社会责任。同事说“她总说自己是用脑子办案、做事的,但我们看来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她也是用心用情的。存悲悯之心,才会不遗余力的为民司法。”
守初心、强业务,办理案件精益求精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王立如愿来到昆明中院知识产权庭工作。作为助理审判员,拿到了法官生涯里第一个案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兴奋劲儿还没过,就在合议的时候“吃了瘪”。因为案件的核心在于开源代码与非开源代码的区分与比对,涉及计算机软件的专业问题,她主张该部分交由鉴定机构出具专业意见,而审判长和另一名资深的合议庭成员以鉴定未必能得出结果且周期过长、费用过高为由均不同意启动鉴定。由于她一再坚持,案件汇报到了庭长处。这时,有人扯了扯她的袖子“你才刚来,别得罪人。”庭长笑着问她“都报到我这里了,还坚持鉴定吗?”她点点头“对的应该坚持,哪怕可能得罪人,这是原则。如果所有代码全部送交鉴定,的确费时费力费钱,但这个案子大量的是开源代码,这部分代码是可以识别并区分开的,真正需要鉴定的只是占比极少的非开源代码,在第一次合议后,非开源代码部分已经组织当事人双方确认,并记入笔录了。后续,法院组织当事人进一步配合鉴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进而加快鉴定进度和降低费用。”最终,案件经复议后进入鉴定程序,一个月后顺利结案,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她的业务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其实,要感谢我的审判长与另一名合议庭法官,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让我发现了最初方案的不足,提示了我完善的方向。也要感谢我的庭长,他的远见卓识与信任,才让我的意见得以实施。”王立说。
2015年,在审理曹某诉某旅游发展委员会、某文化创意公司著作权侵权案时,她发现著作权归属判定和规则适用有通用的规律可循,于是遵循既有著作权归属制度的逻辑脉络,总结了著作权归属判定三步法和规则适用九宫格。经过在其他著作权归属案件中反复验证,三个步骤均完成的情况下,除个别极端情况需要个案分析外,几乎所有涉及著作权归属的判定都可以完成。这一方法为司法审判中著作权归属判定提供了基本步骤和方法,被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收录,对提高审判质效起到积极作用。王立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案件不在大小,认真办、用心办,小案件也能出大效果。”
“王法官,您好!在药品制剂专利方面希望能和您多交流。”一次知识产权专业领域的研讨会上,一名专利代理人彬彬有礼的递上一张名片。她被眼前陌生人突如其来的问候搞得有点懵。“我代理过您审理的一个药品发明专利案件,您的专业给我们整个代理团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因为有案件在审理中,不便交流,借这次研讨会的机会,希望能多交流。”此时她才回想起来,陌生人口中的案子大概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其实这个领域我不是特别了解,只是在审理案件时简单研究过。”王立很不好意思地说。当时为了准确理解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内容,整整一个月她下班后和周末都没闲着,在图书馆、网络上查找资料,拜访药剂专家,对专业问题摸准吃透,使案件顺利审理。不仅这个案子,在很多案件办理中她都是这样做的,早已习以为常,自己都不记得,但当事人却记住了。
一名法官,要敢于坚持真理,也要善于总结方法。经过多年历练,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法官。先后参与过“云南反垄断第一案”“宾利天价豪车赔偿案”“绿孔雀保护案”等具有重大影响的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办理的多个案件曾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或被评为省市级典型司法案例,其中“绿孔雀保护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选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典型案例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十一批指导性案例。
重创新、善总结,实务调研走深走实
2019年8月,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王立走出了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审判的“阳春白雪”,来到了环境资源审判的“田间地头”。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昆明市第一例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上诉案。当时,这类案件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司法解释和文书样式也尚未出台。交织着刑事程序和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案件程序该怎么走?合议庭该怎么组成?刑事部分的事实与民事公益诉讼部分如何衔接?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如何衔接?文书怎样行文?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又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旅程。”王立笑着说:“这在当时并不轻松。”虽是二审案件,但公共利益无小事。卷起裤腿,趟着泥泞,去现场踏勘和取样是她接到案子做的第一件事。由于裸露的皮肤接触到污染的土壤,严重的过敏足足让她折腾了三周,切身的体会使她更加深感环资审判的责任之重。“环境资源审判是一个新兴领域,没有那么多现成的规则可以照搬照用。一名合格的法官不仅要能办案、办好案,更要善于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和归纳案件中的理论价值、规则价值,注意将典型案例的培树贯穿于案件审判的始终,以适应新时代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王立说。在促成案结事了的基础上,她进一步挖掘案件中有助于完善规则、规范流程的深层价值,将办案中的思考不断提炼转化为有实践指导性的规范和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团队成员办案中的困惑排忧解难,为完善既有审判机制出谋划策。“我们平时都喜欢跟她交流,她的思路清晰,点子也多,知无不言,对我们启发很大。”同事说。
“环境资源审判和知识产权审判一样,具有高度复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技术性,对法官事实查明、证据采信、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王立说,“不断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已经我们审判工作的新常态。”为准确把握新时代下环境司法的特点和要求,使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完善,经昆明中院党组同意,她考取了环境资源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加强交叉学科的学习研究,增强业务知识、环境科学知识储备,并注意办案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转化,让自己既精通环境法律,又熟悉相关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科学知识,为团队作出表率。同时,她善于调动并充分发挥审判团队力量,借助专家查明专业问题,根据环境资源诉讼的特点,综合运用鉴定意见、专家意见、证据规则、逻辑推理、经验法则等,提高认定案件事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将技术事实通过法律语言准确表达,案件处理力争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环境效果的有机统一。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她就刑事程序与公益诉讼程序衔接问题撰写《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公益”程序研究》调研文章获2022年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刑事审判优秀业务成果三等奖并公开发表,基于前述实务调研起草了《昆明市生态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判程序实施工作办法》。在办理众多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过程中,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的检视与修正问题合作撰写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下生态环境司法治理机制的检视与修正》调研文章获2020年云南省第二届滇峰法治论坛一等奖并公开发表,基于前述调研起草的《昆明市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备案程序工作办法(试行)》下发昆明市全市法院执行,参与编写的《云南省剑川县人民检察院诉剑川县森林公安局怠于履行法定职责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137号指导性案例并刊登于《人民法院案例选》。就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保护路径和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问题撰写的《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预防为主”的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司法保护路径研究》等多篇调研文章,分别获得云南省和昆明市政法委重点调研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并公开发表,参与起草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十六条措施》下发云南省全省法院执行。
品行优、素养好,胜任工作多种多样
执法办案是法官的主责主业,但法院的工作绝不仅仅止步于执法办案。王立是清正廉洁的优秀党员,也是能够胜任多种工作的多面手。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组织嘉奖。承载这些荣誉的是不为人知的付出。除保质保量完成审判任务、信息调研、法治宣传并协助庭长开展庭务管理和沟通联络等日常工作外,还承担4.26知识产权日和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的策划、筹备工作,起草昆明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昆明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积极参与筹备和服务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专项工作,起草云南高院院长发言稿《云南濒危物种司法保护实践》和PPT、新闻简报,完成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接待任务,因表现突出受到省高院通报表扬;全程参与昆明环资法庭筹备专项工作,起草申请设立昆明环境资源法庭的请示及其附件,服务法庭的组建与揭牌仪式筹备等其他工作。她经常为一些重要、紧急的汇报材料及总结、会议筹备等工作加班加点。她总说“烦的、难的交给我”。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彰显着对党和司法事业的无限忠诚。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