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安徽长丰:智能垃圾分类 建设美丽乡村

时间:2023-09-06来源 : 中新网作者 : 吴兰 周勇 闫政

在美丽乡村,体验智慧生活,感受生活垃圾分类的文明新风。9月1日,在安徽省长丰县庄墓镇枣林社区叶庄组,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居民体验智能垃圾分类站带来的生活便利。

近年来,合肥市长丰县城管部门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目前,全县15个乡镇(区)241个行政村2473个自然村,均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收运系统全覆盖。

智能垃圾站 分出大智慧

“说实话,去年村里刚开始搞生活垃圾分类的时候,我们不习惯,也不会分。”该县枣林社区叶庄组村民王长春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和家人逐渐学会了生活垃圾分类,“我们大半辈子的生活,垃圾都是一包扔,现在要分一分,肯定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个垃圾分类站,挺智能的,有点好玩,投多少垃圾,投错了也有提示。”王长春高兴地说,投放垃圾还能攒积分,攒够了一定积分,就能换香皂、洗衣服等生活日用品。

小小生活垃圾分类站,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便捷化、精准化、智能化。长丰县庄墓镇副镇长田海韵介绍说,分类站通过智能人脸识别、捕捉抓拍,精准承重,数据分析判断,提高垃圾投放的准确率,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的精准化。同时,终端系统数据化还能分析垃圾分类投放的收集量、群众参与度、积分兑换等,实现全程监管智能化、分析数字化,让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试点开先河 定时定点收

据了解,庄墓镇在长丰县首开先河,试点推广定时定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化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选取金桥社区金桥新村、枣林社区叶庄组、集镇鸿运佳园三个村居,因地制宜探索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定时集中投放。同时,采取“垃圾换积分,积分换日用品”的方式,调动村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

其中,金桥社区金桥新村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常住人口约110户,260人。这里主要采取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的模式。通过前期村居集中发放户“两分类”小型垃圾桶、逐户上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目前常住居民日参与率、合格率达到80%以上。

而枣林社区叶庄组和集镇鸿运佳园配套设施完善,人口居住较集中,常住人口约55户,120人,实行的是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模式。

“自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以来,庄墓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紧围绕‘最大限度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总量,最大可能实现生活拉圾就地循环资源化利用’的总体目标,让群众当主角,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田海韵介绍说。

如今,庄墓镇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用于日常保洁、硬件配备、人居环境改善等。全镇共配备保洁员164人,垃圾分类指导员220人。围绕道路沿线和村庄布置“可回收、其他垃圾”二分类收集点800余处。实现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中转亭、垃圾兑换超市硬性覆盖11个村居。庄墓镇生活垃圾分类年收集量达15吨以上,年兑换物品金额超过8万元。

源头养成记 兑换“大文明”

庄墓镇之外,这一模式正在长丰县全面推广。长丰县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海泉介绍说,目前全县共有82个市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设有垃圾兑换超市267个,建立垃圾分类中转亭470座。2022年,长丰县选取5个试点乡镇(区)在成熟小区建设30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实现“撤桶并点”。2023年,长丰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以点带面,从源头上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同时,长丰县还结合实际创造性提出了生活垃圾分类“234”工作法。即农村实行生活垃圾二分类、公共场所和机关单位实行生活垃圾三分类、城镇小区实行生活垃圾四分类。目前,全县15个乡镇(区)241个行政村2473个自然村,均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收运系统全覆盖。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