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下的安徽创新馆。记者 郭如琦 摄
火热八月,巢湖北岸,安徽创新馆熠熠生辉。
2020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安徽创新馆时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三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安徽创新馆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打出一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组合拳”,成功探索出国内首创的展示转化交易一体化服务模式,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了“产业之果”。
展示窗口
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量子九章……近年来,这些闯荡科创江湖的“隐世高手”,不断登上安徽创新馆的大舞台,向世人展示自己在合肥练就的“独门招数”。
“我们不断优化展示推广功能,科技成果展品从三年前的1200余件(套)增加到目前的近2000件(套),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最大展示‘窗口’。”安徽创新馆展览展示部主管周腊梅说。
科技成果展品的集聚数量,也给安徽创新馆带来了“大流量”。今夏,络绎不绝前来打卡的暑期研学游团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统计,7月份开始,创新馆平均每天接待两批次研学旅游团,最多一天接待了5000人。
据周腊梅介绍,三年来,创新馆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近45万人次。这座以创新为名的场馆,正逐步成长为全国科创“网红”地标。
交易市场
除了展示安徽的科技成果,创新馆还承担着另一重任: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三年来,创新馆不断探索,加快建设“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安徽科技大市场。
“我们在线上打造‘安徽科技大市场线上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网络体系,为各类经济主体提供成果评价、交易、概念验证、科技金融等精准对接服务。”安徽科技大市场公司董事长王倩介绍说,目前已入驻科技服务机构40多家,发布技术服务近百个,营造浓厚的线上科技转化氛围。
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三年来,安徽科技大市场还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全省已建设运营分市场10家,实现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覆盖。
王倩告诉记者,安徽科技大市场以中国(安徽)科交会为龙头,举办安徽“双创汇”、安徽科技大市场月度交易会等系列活动,构建“年度大会+季度专场+月度路演”的交易活动谱系,做到“线下月月有活动、线上天天有交易”。目前已累计举办线上线下转化活动近350场,促成项目交易额近900亿元。
“媒人”基地
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离不开技术经纪人做“媒”穿针引线。
2020年7月,安徽创新馆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此后,越来越多的技术经纪人从创新馆走出,活跃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线。
王瑞芳便是其中一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创新馆时,她还是运营保障部的员工,经过培训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技术经纪人。2022年1月,合肥市委科创委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班,王瑞芳被选派为专班成员,负责对接中国科大的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明了方向。”王瑞芳说,截至今年7月,她所在的专班共摸底科技成果795项,促进新设企业60家。
据悉,2020年以来,安徽创新馆共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班近20次、累计培养技术经纪人1800多名,组建省内首个技术经纪人服务团和首批4家技术经纪人事务所,开展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改革试点,出版技术转移人才培训教材,建立完善以技术经纪人为主体的成果征集、需求挖掘、交易转化机制。
要素枢纽
安徽创新馆还将目光投向了合肥市外乃至安徽省外,建立起“合作+开放”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创新要素链接的大枢纽。
“三年来,我们聚焦‘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常态化开展进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活动,主动链接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基金、中介机构等,与清华大学等国内外140多家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挖掘企业技术需求1300多个。”王倩说。
与此同时,安徽创新馆还联合发起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服务战略联盟、知识产权联盟和技术转移联盟,汇聚长三角资源。与瑞士伯尔尼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共同组建中瑞生物免疫技术创新中心、斯图加特GTC中国技术转移中心,集聚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就在今年7月,依托中瑞生物免疫技术创新中心,创新馆对接瑞士的专家学者来合肥举办了国际生命科学技术应用研讨会,进一步整合海内外科创资源,加快生命科学技术在安徽转化应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科技成果在安徽、合肥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助力安徽、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说。(葛清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