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州政法机关推进“四个转变”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时间:2023-07-2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茶丽峰

近年来,云南省怒江州以务实、管用、高效为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怒江实际的社会治理路子,做精做实“多网融合”智能网格化管理,打造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怒江品牌”,全州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跃居全省第一。

功夫下在平时,推动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树牢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将工作前置、措施前移,用扎实工作的确定性降低发生风险隐患的不确定性。全面加强党对安保维稳工作的领导,推动州委出台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十个严防”和全国“两会”安保维稳“八个严防”工作要求,压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一把手”责任,对各类重大项目调整做到“三提前”(提前分析风险隐患,提前制定处置预案、提前做思想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在源头上杜绝问题产生。深入分析研判边境管控、劳资纠纷、重点群体帮扶等领域风险隐患,研究化解稳控措施,对排查出的重点人、重点事均做到“一事一策、一人一策”“领导包案”。结合反电诈、养老诈骗、平安建设等重点,策划了“12340”、酗酒危害、打击偷渡等多主题宣传活动,有效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今年以来,全州刑事案件立案数及治安案件受理数均呈现下降趋势。

力量下沉一线,推动从坐等安排向主动调查转变

深入贯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政法工作水平的实体平台,注重问题导向摸实情,帮助基层理清思路、打通“堵点”、解决问题。全州政法领导干部结合强边固防、安保维稳、普法强基、网格化管理等重点工作确定调研主题,推动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三个明确、一个提升”、预防未成年犯罪“五个制度”等一批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州政法干警建立普法包保机制,深入开展“政法干警入村法治大宣讲”活动,聚焦涉边易发“偷引带”群体、重点青少年群体等8类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实施现场宣判、“一对一”包保、双语普法等24项具体措施任务,推广“玛腊调解”“书记院坝会”等富有怒江民族特色的管用调解模式,推动96%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2023年全州受理信访案件数同比下降25.64%。

精力聚在关键,推动从面面俱到向精准聚焦转变

坚持紧盯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精准聚焦、精准发现、精准处置,不断提升政法工作实效。针对边境村落分散,道路交通基础薄弱的特点,做精做实“多网融合”智能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畅通群众扫码和网格员收集两条信息反映通道”“区分警务和非警务两类办理事项”等功能,2022年9月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全州共收集办理网格事件6.6万余条,其中90%的事件在村(社区)一级得到快速高效解决,基层社会自治、智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针对全省偷渡案件有所反弹的趋势,研究出台偷渡案件一律复盘、重点户一律包保、纪检监察一律倒查追责等“七个一律”工作意见,全州跨境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止,2022年全州偷越国(边)境案件同比下降56%,2023年境内未发生偷渡案件,边境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服务开放发展,推动从应急状态向主动拓展服务大局转变

始终做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法工作就服务保障到哪里。坚持开发开放与强边固防有机统一,全力推进片马口岸提档升级,为怒江口岸开发开放和沿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切实筑牢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对相关非政府组织及其科研项目的审查监管,依法惩治破坏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出台全州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12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便民措施32条,进一步优化政法机关政务服务审批流程,推出窗口统一授权代表制、周末延时服务等26项便民服务举措,让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茶丽峰 怒江州委政法委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