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所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手机里再次传来提示音。这个案子是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标的额不大,案情也不复杂,可当事人电话却一直未能接通。
石屏法院立案庭法官立即联系原告律师,希望能了解更多的案件信息。“法官,这个案子的双方当事人是特殊人群,都是聋哑人。”听完律师的解释,石屏法院立案庭法官立即打开手机微信,申请添加两位被告为好友。果然,对方很快就通过了验证。
“你好,请问是小温吗?我是石屏法院立案庭的法官。”终于,石屏法院立案庭法官与被告人取得了联系。在了解了双方的意见后,本想组织庭前调解,但因双方争议较大,未能如愿。案件只能开庭审理。
“杨哥,这个案子当事人都是聋哑人,我们说话他们听不见,这可怎么办?”
“去特殊教育学校请手语老师来帮忙吧,一定要让他们在法庭上‘听得懂’。”
案件如期开庭,在庭审中,为了避免双方当事人看不清楚,石屏法院立案庭法官请手语老师到审判席上为双方当事人翻译。同时,特意放慢语速,有序控制庭审节奏。
小温和小代是一对聋哑恋人,因生意需要,便向朋友小李借钱。同为聋哑人的小李爽快地答应了二人的借款请求,陆续向二人借款5万余元。起初,小温和小代还能按时还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开始拖延还钱。因小温和小代迟迟未能还款,小李无奈之下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手语老师同步准确翻译,为庭审各方架起了一座无障碍交流的桥梁。在他的帮助下,庭审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交代、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各个环节得以顺利完成。
最终,法庭查明了案件基本事实并了解双方当事人真实想法,并根据事实证据,依法作出判决。宣判后,二被告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案件就此得到圆满解决。
当司法照见真情,再多困难也将得到化解。聋哑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在司法审判中,一定要能看见人群中的少数,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用温情司法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更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杨灿 李昊翰 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