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罗平县:构建“五化三治”信访源头治理工作体系 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时间:2023-07-1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紧紧依托党建引领基层信访源头治理工作,结合实际,通过构建“五化三治”(组织化运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一体化协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工作体系,在全县形成了信访源头治理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有力、部门属地协同配合紧密、信息收集处置高效运转、为民服务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面覆盖的一网治理工作格局,有效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引领作用,推动信访源头治理组织化运行

进一步做实组织架构延伸,优化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引领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分别成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办公室,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领导、部门、属地的信访工作责任直接面对群众解决问题,对各级信联办排查的重点积案实行集中交办、包案化解,全面抓好工作落实。延伸组织架构。在原有县、乡、村、组四级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把信访工作延伸到网格,网格直接联系到住户,在全县构建形成县委主导、乡镇主抓、村社主战、网格主力的工作体系。优化组织机构。依托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在县级成立的调度指挥中心,县委政法委牵头,公、检、法、信访、国土、村建、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善于调处矛盾纠纷的人员19名,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专项工作组,专门负责对全县重点信访案件和积案开展调查处置。同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将1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职能划归党建办公室,在乡镇(街道)信访联席会议指导下开展工作,进一步优化县乡两级信访工作组织机构。

(罗平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调度中心)

力求全面覆盖,推动信访源头治理工作网格化管理

建立县、乡、村、组、网格、户的基层治理“一张网”,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体系。全覆盖布网。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规模适度、方便管理、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城市社区以居民小组、小区、楼栋、街区等为基本单元,农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划分乡级网格13个,村级网格162个,村(居)民小组级网格270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专属网格487个,户代表级网格8057个,实现源头全覆盖无死角,确保最大限度发挥网格作用。高精度管网。大力推动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网格长,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小组长任网格片长,积极吸纳8921名村(社)干部、乡贤党员、热心群众等担任网格员。建立“三培养”机制,把党员培养成网格员,网格员培养成党员,优秀年轻的网格员培养成村组干部,打造一支“党群同心,合力解难”的网格管理队伍,形成“格格有人站,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质量用网。推进网格实体化、清单化、规范化运行,完善网格员发现、收集上报网格信息,网格片长或网格长收集、处置和上报信息,分指挥中心收集、处置和上报信息,县调度指挥中心收集信息、派单处置、跟踪督办、反馈结果的信息流转机制。搭建形成了“县级指挥、乡级调度、村级管理、组级分流、格级上报、户级反映”的网格服务体系,确保矛盾调解第一时间有人管、有人办。

(网格员培训)

突出高效运转,推动信访源头治理信息化支撑

聚焦建立一中心、一平台、一渠道,确保群众信访诉求信息收集处置反馈的高效运行。建立“有呼必应”的调度指挥中心。县级依托“智慧城市”调度平台基础,整合“智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以及大喇叭工程,加强“行业+属地”视频数据集成,建成县级指挥调度中心、乡镇(街道)指挥调度分中心(与乡镇街道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合署办公)。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群众诉求反映收集处置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群众反映、信息收集、分类派遣、问题处置、办结反馈”工作流程闭环。建立“一事通办”的便民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罗平实际,进一步与市域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县乡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和信访代办站、点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拓展功能应用,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确保各类求决类信访量逐步下降。目前全县建立县级社会治理中心1个,乡镇(街道)信访代办站13个,代办点154个。建立“一呼百应”的信息联通渠道。依托企业微信,搭建“罗平县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微信群”,建立县、乡、村、组、格、户高效贯通的通信调度网,实行“多群合一”,让群众通过微信群将问题、需求反馈到网格,实现各家各户“下情上报”到县乡村组各级、各级政策“上情下达”到各家各户,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一户一代表进群”150458户,占总户数的99.1%。

强化惠民利民,推动信访源头治理精细化服务

建立线上线下点单、指挥中心派单、服务队伍接单、群众评单“四单服务”模式,通过提升服务质效,有效防止因服务不及时、不到位而引起群众的初信初访问题。精准收集服务需求。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各级干部由“坐等上门”变“主动下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党员、网格员经常性入网入户开展巡察走访、民情恳谈,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线下点单”服务;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将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急事、难事、小事纳入网格服务清单,完善网格信息“即接即报”收集机制,为群众提供“线上点单”服务。精准分流服务事项。及时梳理分析网格内动态信息,能够处理的事项限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逐级上报。健全县级调度指挥中心“派单”工作机制,推进各类矛盾纠纷问题精准快速派单至责任部门或乡镇(街道),让为民服务与群众需求实现“点对点”精准对接。精准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提升职能部门办事效率,规范“接单”流程。按照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的目标要求,责任部门、乡镇(街道)按照“统一登记、限时处置、回复反馈、归档办结”的闭环处理程序,制定标准化“即接即办”流程,明确各类办件处理时限。目前,全县共收到群众线上服务需求59845项,完成57542项,2023年1—5月,全县求决类初信初访总量同比2022年下降50%、及时受理率为100%,按期答复率为100%。精准研判案件化解质量。努力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党委负总责,各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信访工作人人有责的大环境,形成信访工作有人抓,事项有人办“大信访”工作格局。全县自4月20日至7月30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一大批多次到京越级上访的陈年旧案得到有效化解。

(“小板凳”座谈会)

加强条块统筹,推动信访源头治理一体化协同

改变各自为政为协同一体,构建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群众共治共享的大信访工作格局。统筹推进一网治理。充分借鉴运用人体学的有关模型和原理,聚焦组织系统、感知系统和处置系统“三个系统”,通过组织化运行来加强组织系统、网格化管理来加强感知系统、一体化协同来加强处置系统,通过信息化支撑的手段和方式,让“三个系统”紧密联系、相互衔接,把需求与队伍“一对一、点对点”联结起来,确保及时、精准、有效处置,以达到精细化服务的目的。部门协同共同治理。县级指挥调度中心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综合协调等应急处置、矛盾化解、快速响应机制,集中优势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变“各自为政”为“协同一体”。为提升部门办事效率,县调度指挥中心建立了“一天一反馈、一周一曝光、一月一专报”工作机制,要求相关单位做到“24小时认领,72小时答复,一周办结”,若是出现认领不及时、办理不及时的情况,后台工作人员会马上提醒,多次提醒无效则启动纪委督查问责机制。“三治融合”共治共享。通过细化实化自治、法治、德治任务清单,把“三治”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动“三治”融合。按照务实、简约、管用的原则,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弘扬公序良俗,抵制封建迷信,遏制陈规陋习,积极引导群众矛盾在村内解决,纠纷在村内调处,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强源头治理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维护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基层德治教化作用,鼓励村(社区)建立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敬老爱老等活动,以德治感化群众,引领全县各族群众和谐共处。(曲靖市委政法委供稿)

(院坝会修订村规民约)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