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家住合肥经开区芙蓉社区玖珑府小区的李阿姨准备带孙女出门逛一逛,她顺手把已经分类好的垃圾以及积分卡带出了门。来到小区西门的垃圾分类房,她拿出二维码通过扫描后,“咔嚓~”垃圾分类厢房的窗口缓缓打开,李阿姨把垃圾成功投递并顺利积分。为了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芙蓉社区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提高服务标准,不断推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作为合肥经开区2022年度垃圾分类先进单位,玖珑府小区也是芙蓉社区首批撤桶小区,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新理念,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小区内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告别“阵痛” 建设经开最美“垃圾房”
坐落在芙蓉路与翠微路交口的玖珑府是一个“年轻”的小区,自2018年交付至今,刚刚满五周岁。小区共有9栋居民楼,为了方便居民投放垃圾,每个居民楼门前都设有2-3个垃圾桶,小区每天共有30多个垃圾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2021年,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切实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合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为了积极落实这一政策,2021年9月,玖珑府小区开始在小区内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启动垃圾房选址工作。“当时选址工作遇到一些难题,居民们纷纷表示理解垃圾分类的举措,但都不希望把垃圾房建在自家楼栋边。”葛洲坝玖珑府小区党支部书记王睿回忆说,随着垃圾分类的全面铺开,每个小区需要开展垃圾定点定时投放,设置可再生资源回收点、大件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房。
“当时业主群有一些质疑声,我们只有不断地做居民思想工作。”为了推进这一工作有效落实,城管局、社区、物业和业主代表多次进行协商,召开恳谈会。最终,垃圾房选址定在小区西北角,占地21平方米的垃圾房可以满足小区776户业主的垃圾投放条件。在这期间,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团,挨家挨户进行分类宣传,化解居民担忧、回应诉求,最终获得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垃圾分类房建设有序推进。
精细化管理 助市民养成“好习惯”
垃圾分类的工作,归根结底还是人力的工作,如何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建设宜居的小区环境,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问题。“当时每栋居民楼前设置了2—3个垃圾桶,垃圾房落成后,为了逐渐培养业主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首先实行分批撤桶的办法。”葛洲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经理马玉霞介绍说,将原本3个桶缩减为1个桶,同时在小区加大宣传力度和巡查力度。
经过一个月的过渡期,每楼栋前保留的1个垃圾桶也全部撤离,玖珑府小区也因此成为芙蓉社区最早全面撤离垃圾桶的小区。“我们设立了专人专岗——1名垃圾分拣员、1名垃圾分类劝导员,每天认真清洗垃圾桶,严格落实垃圾房精细化管理。“马玉霞介绍说,小区撤桶初期,有一小部分居民仍然会把垃圾丢在原先垃圾桶摆放的位置,为此,物业会私下找到业主,进行垃圾分类劝导和宣传。据统计,自2021年底实行撤桶垃圾分类投放后,小区居民已经养成了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基本做到了在家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投放。
党建引领 打造垃圾分类“样板间”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是社会文明水平进步的重要体现。2022年11月,玖珑府小区党支部正式成立,设立了书记1名、2名支委和3名红色小管家,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自治共治功能,助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形成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垃圾房最初选址时,针对垃圾房的规模和位置产生过分歧,最后城管局、社区、物业、居委会和业主代表一起在小区内进行选址,实行共商公议,落实垃圾房选址、改造方案、张贴公示等前期工作。”王睿介绍说,针对居民来访,社区和物业耐心逐一进行解释,打消居民顾虑,同时增设通风、除臭设备,尽量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夏季温度高,垃圾清理稍不及时就会产生异味和蚊虫,经过2022年整个夏天,我们没有收到一例投诉。”马玉霞说道。
“叔叔,晚饭吃了没有,您家的垃圾分好了吗,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阿姨好,您的垃圾分类做得很棒,为您点赞哦!”在小区的楼栋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来自小区的红色小管家加大分类指导和日常巡查的工作,帮助居民逐步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物业专门采购了一批陶罐,种上鲜花后摆放在原本存放垃圾桶的位置,部分居民见状也把自家的植被搬过来,这些已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为了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小区还推出了积分兑换制。“随着合肥市整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消了积分鼓励制度,但我们计划仍继续推进积分制,进而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2022年,玖珑府小区获得垃圾分类先进单位,成为芙蓉社区垃圾分类“样板间”,也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文/图:周梅 王睿 杨玲 来源:合肥经开区党政办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