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未成年人垃圾分类习惯,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逐步增强师生、家长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合肥经开区将垃圾分类教育列为中小学校常设实践课程。6月7日,从合肥经开区了解到,该区20所中小学29个校区的近6万名中小学生常态化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我一直以为电视机遥控器的电池是有害垃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以前它确实是有害垃圾,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生产的普通电池不再使用汞,遥控器的电池已经是其他垃圾了。”6月7日上午,刚上完垃圾分类知识课的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海恒分校的罗同学说道。而她的同班李同学则饶有兴致地表示,电池分为很多种,妈妈骑的电动车用的铅酸电池,爸爸手表里的纽扣电池仍然是有害垃圾。
主管教育工作的该区社会发展局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主题课堂是以“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为理念,针对中小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该区探索垃圾分类教育新模式,旨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的目标。对此,各校在学校公共宣传栏,楼道、教室合适位置张贴、悬挂生活垃圾分类海报、标语,发放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开设每周垃圾分类课,国旗下宣讲垃圾分类,举办分类大讲堂,举行垃圾分类系列主题活动,评选文明班级等,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教育。
课堂效果怎么样?该负责人表示,在观看分类科普视频之后,老师们还现场讲授垃圾分类知识,与孩子们互动交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更让孩子们加深了认知。课堂结束后,孩子们依旧兴致勃勃,举一反三列举自己见过的垃圾属于哪一类。不少孩子每天放学后记录家中垃圾分类情况,帮助家长做好分类投放。
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要改变人们传统生活习惯,确实很难,需要长期的教化养成。合肥经开区将持续加大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科普与宣教,通过垃圾分类投放的实践落地,推动居民将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实现“要我分”到“我要分”,让垃圾分类成为文明新时尚。(文:张圣 刘达青 图:经开区城管局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