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美景
小官山古民景区位于丰都县名山街道。建筑群属三峡库区丰都县六处地面文物搬迁复建工程,由王家大院、周家大院、卢聚和大院、秦家大院、天佛寺和会川门组成。
1980年丰都县人民政府将整个名山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开始拆迁,2006年5月20日主体复建工程开工,2007年12月主体全面竣工,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0001平方米,建筑面积8571.07平方米。
二桥景色
丰都美景 二桥
在“搬来”名山街道小官山前,这些建筑原分别散落在丰都县名山街道和高家镇。三峡水库蓄水后,丰都位于淹没区的清代民居、明代古庙等一大批文物并没有随着江面上涨“沉没”江中。这些极具峡江特色、各有风情的古建筑,被列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保护规划》,择址小官山进行了复建。
小官山古民居景区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集中搬迁保护的代表性工程,见证了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和三峡文物大抢救的全过程。
会川门
精美木雕
精美木雕柜子
搬迁后的小官山古民居,再现了丰都当地古民居、寺庙、城门的历史风貌,保留了地方历史记忆,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2009年12月15日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刻在峭壁上的佛面、幽深的古寺、精雕细琢的院落、古韵古色的厢房,尤其是四座各具特色的清代宅院,王家大院、周家大院、卢聚和宅、秦家圃宅,每家大院都各具特色,如王家大院为一进三重四合院落,周家大院则为一楼一底宅院,卢聚和大院则由上、中、下三组院落构成。大古宅的雕花窗、条石墁地、撑拱上的仙鹿、传承的故事,每处院落尽显大家风范,历史文化无处不在。
卢聚和中院
名山
南天湖美景
天佛寺和会川门年代更为久远,也独具特色。其中天佛寺古名“天福寺”,根据明人黄洵《改建天福寺》记载,该寺重修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0年),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又经过一次重修。占地面积602平方米,原址位于丰都县名山镇西门路。其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与北方寺庙相比有着独特之处。该寺历史悠久,保存较好,对于研究地方宗教相关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1984年3月21日被丰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川门又名“馆驿门”。据《丰都县志》记载,会川门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原址位于丰都县老县城名山路下河街,是丰都县唯一的明代古城池遗物,该门自2004年开始拆迁至名山镇名山路居委会双桂组,2006年动工复建,到2008年竣工。复建后的该建筑坐南向北,由城墙、城门、城垛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是了解三峡地区古城门建置、结构及历史的实物资料。
秦家大院 内院景色
秦家大院
王家大院
小官山航拍
小官山于2022年成功创建3A景区。完善了景区相关设施及服务,多路公交线路可到达景区,景区沿线多处景点设有公交站点。沿途路况良好,其主干道路面为二级公路系黑化路面、行车速度40-80km/hr、双向四车道。景区配套1个主停车场,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停车位共60个,分别位于景区游客中心。同时景区配有专业导游5名,可提供普通话、英语、日语、德语讲解服务,根据不同年龄层游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能够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要求。重视旅游安全,景区安全制度上墙、全面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加强景区安全巡逻、完善监控设施、安装安全警示醒目、配备应急医疗救助。保证环卫质量,垃圾进行严格统一管理,日产日清,规范操作;严格食品卫生管理;进行了旅游厕所建设。景区设置了游客喜爱的邮政纪念品,在游客中心提供方便的通讯服务。同时开发开发特色饮食业、文化旅游商品等特色文化产物。
中院内景
周家大院
近年来,为用好这个历史文化瑰宝,相关部门在修缮、保护的基础上,还适时对外开放,在古建筑群内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在丰都庙会期间,这里成为了众多来丰游客的必选“打卡”之地。
小官山古民居旅游景区将保持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完善景区内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扩建,游客中心升级等。更加丰富景区内旅游项目,增强游客体验感、互动感。继续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全培训、演练及巡查力度,力争景区无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景区的后期建设,更大程度地满足游客游览需求。(图文视频供稿单位:丰都县文旅委)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