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奋楫扬帆 长三角一体化疾风正劲

时间:2023-06-06来源 : 合肥日报作者 : 葛清政 潘子璇 黄紫燕 朱震宇 苏龙鹏

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全贴合液晶显示屏。解琛  摄

合肥港一派忙碌。

支付宝数字就业平台助力长三角人才流动一体化。记者 李予 摄

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专家首诊正式开始。记者 赵瑞瑞 摄

江淮蔚来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李长龙 摄

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于6月5日至6日在合肥举行。自2019年以来,三省一市每年召开一次这样的座谈会,今年会议的主题为“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

近年来,合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从创新协同到产业联动,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合肥谋划长远,干在当下,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主动作为,激荡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1

科技创新“共进”

展翅腾飞

东方潮阔,长江奔涌。

当今世界,科技成为“大科技”,更加需要区域协同创新。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五年来,三省一市在科技自立自强上锻长板、补短板,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成效,成为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硬核驱动力。

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合肥正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骆敏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2021年7月,该所与合肥高新区合作成立安徽集萃智造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双城生活”。

走出南京的实验室,来到合肥的应用场,骆敏舟需要跨越的不仅是近200公里的距离,更是横亘其间的技术、资金、人才等难题。

在合肥,骆敏舟团队与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紧密合作,突破了一项项“移动复合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技术。在此期间,合肥为他们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帮助“链接”上下游合作企业,开拓更多应用场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使得区域协同创新成为主旋律。”骆敏舟深有感触地说。

而上海的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内,来自上海、杭州、合肥、芜湖等九座城市最新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成果在这里集中展示,让人目不暇接。

今年2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作交流会在肥举行。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揭牌,这是由合肥主导运行的长三角综合性科创平台。该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赋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一体化建设。

一批在合肥挂牌的G60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取得喜人成果: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功签约项目10个,其中30亿元以上2个;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在册企业数量40余家,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G60科创走廊物联网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落地项目总投资额15亿元……

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合开展攻关、共建创新平台、携手开放创新、共享科技资源,加快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在这片土地上充分涌流。

根据最新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2》,2021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较2011年增长了近1.5倍,高技术产业利润较2011年增长1.31倍,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的近三成。2022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9万亿元,连续五年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中,合肥正持续贡献自己的科创力量!

2

产业发展“共兴”

能级跃升

江海奔涌,扬帆远航。

“合肥在长三角区域的区位优势明显,产业要素资源丰富,各类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它的发展能够吸引到区域内很多人才。”的卢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户磊感慨道,“随着合肥人工智能产业链不断完善,企业已把总部从外地迁回合肥。”

去年,的卢深视在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上获得成长组二等奖。对于正在打造的三维视觉总部基地,户磊表示,的卢深视将充分利用合肥的创新力量,加大科研力度,助推3D视觉产业链升级,在平台开放、标准建设、技术输出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借助产投联动,努力成为3D视觉领域的领跑者。

在合肥新站高新区的维信诺公司实验室,阵列仿真资深研究员郭潇潇仔细检测一块屏幕的耐高温、防撞击、抗摔打等数据。一年前,这位东南大学物理学博士选择来到合肥,加入维信诺。谈及为何会到合肥工作,郭潇潇直率地说:“合肥这几年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产业布局,吸引了大量人才来合肥,也给我们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合肥市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联动长三角万亿城市,在产业发展“共兴”中实现能级跃升。

在长丰县下塘镇比亚迪大道上,一辆接着一辆挂着长三角地区车牌的货车正排成一条长龙,陆续进入比亚迪合肥基地运送汽车零部件……“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在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今年前四个月产量同比增长约4倍。”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链企业向合肥集聚。目前,合肥市拥有江淮、蔚来、比亚迪等一批整车企业,集聚产业链企业5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05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整车企业从业人员超5万人)。当下,合肥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近年来,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牵头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先进计算、环境4个产业联盟,汇聚1100多家长三角重点企业。聚焦薄弱环节,牵头攻关新型显示、智能语音等关键核心技术。

五年来,合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连续五年,工业稳增长、转型升级和产业数字化先后三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3

枢纽平台“共联”

城市对话

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发展的脉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我们正在合力打通高铁通道,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强合肥江淮联运中心等与沿江上下游港口合作,推动与宁波港江海联运,加快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市发改委长三角合作推进办公室主任牛倚林表示。

6月初,在蜀山区清溪路和潜山路交口,新合肥西站建设正酣。新合肥西站是合安、合新高铁的起点站,也是合蚌、合福、商合杭高铁的中间站。建成后,新合肥西站将贯通南北,从合肥通往长三角城市又添一重要枢纽。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合肥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8月,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884.6公里,近十年间增加463.8公里。铁路网密度达772.9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高铁里程524.3公里,高铁网密度达458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铁里程和密度均居长三角主要城市第一位。

看得见的铁路网络在城市间延伸拓展,看不见的区块链技术也逐渐打破城市边界。

支付宝异地扫码、区块链等成熟技术在地铁领域的首次应用,为成千上万的长三角人提供了一种城市间的“无感”体验,已成为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可复制样本,数字经济正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动能。根据支付宝测算,2023年至今,长三角地区城市出行总人次占全国的比重达28%,同比去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

铁路网络不断织密,水上航道也激荡起朵朵浪花。

在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艘艘满载家电、汽车、光伏产品等货物的港航巴士从这里出发,前往上海、芜湖、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再通过国际班轮发往世界各地。近年来,合肥港与上海港、宁波港合作铁海联运,2022年开行量突破21万标箱。

合肥大力构建环巢湖高等级航道网,加快重点港区和码头建设。建成合裕线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店埠河航道改造工程和合肥综合(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内河水上巴士”以合肥为原点,向长江、向大海航行,合肥港成为贯通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性港口。

目前,合肥已形成六河一湖的区域航道网络,内河航道总里程704公里。合肥港作为全国28个内河重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支流上规模最大港口、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现有码头28座、泊位112个。

水上航道加速建设,“空中之桥”也抓紧布局。

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现场,近2500名施工人员奋斗在一线。目前,T2航站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已全面开展。“按计划,今年年底,T2航站楼将力争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到2025年底,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预计全面竣工,将形成多航站体系,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万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航站区工程部副部长胡众介绍。

地上“圈”、水中“网”、天上“桥”,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长三角兄弟城市间通勤往来的基石。目前,合肥正加快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水陆空铁“衔接联动”。未来,合肥将阔步前行。

4

公共服务“共享”

便利生活

与长三角多个城市地铁实现互联互通、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与长三角城市实现138个政务事项全域通办……

近年来,合肥全面融入长三角,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积极促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完善产业体系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惠享更多“同城福利”。

家住长丰县的张先生几年前因意外摔伤致使右肩关节脱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后,一直不得好转。张先生听说上海那边有一种治疗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特色疗法,但一直未能成行。日前,张先生听说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每周定期有上海专家坐诊,于是赶紧挂了上海医生的专家号。该院骨伤科团队立即为张先生进行了臂丛麻醉后,实施了手法松解,最终,张先生的肩关节有了明显的好转。

近年来,合肥积极导入长三角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仅在医疗方面,就与上海共建儿童、创伤、中医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合肥还建成389家标准化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在家门口就能挂上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号,得益于一体化的“列车”加速迈进。

据了解,合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居民在更多领域共享“同城待遇”。从2019年12月开始,长三角十城地铁实现互联互通,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实现地铁一码通行。

跨城出行的最大难点在于异地票务结算。随着支付宝区块链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城市之间的地铁票务结算也随着“滴”的一声实时完成。“区块链记载了所有的跨城交易且不可篡改,因此每个城市地铁公司都能从‘链’上获取对应乘车的区段、价格,实现自动秒级结算。”支付宝技术专家介绍。

一体化发展创新了制度供给,让公共服务变得更有温度。目前,我市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实现148项政务服务事项或服务跨省通办。截至5月初,累计全程网办超过642.63万件,实现37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电子亮证超过1430.19万次,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达8.02亿条,长三角公积金跨省提取也正式上线。今年,合肥将与长三角城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90个。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以支付宝平台为例,在其推动服务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拉动了包括服务商群体、小程序开发者、平台运营人员等在内的40余种新职业,其中,仅服务商规模就已超1.2万家;同时,平台生态有力带动用工需求,调研显示,六成以上服务商使用灵活就业人员,且近八成支付宝生态从业者月平均劳动收入在4000元以上。总体来看,平台生态相关从业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除催生新职业以外,数字化技术也让互联网平台成为提升就业和求职效率的有效助力。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人社机构均与支付宝开展了合作,提供安全可信的官方就业便利服务。目前,支付宝上的就业招聘服务已超400种。经过三年建设,依托支付宝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合肥“三公里”就业圈已覆盖全市522个城市社区,覆盖率达100%,累计访问次数超7460万人次,居民就业登记数96万,招聘岗位数超55万个,帮助6.4万居民实现就业。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老百姓通过越来越多的“同城待遇”,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5

体制机制“共创”

取长补短

与大局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行。

“在增加阅历、丰富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洗礼了思想观念,开阔了眼界视野,提升了综合能力。”余洪滔是合肥市贸促会综合处的一位年轻干部。2021年7月,市委组织部选派75名干部分批赴沪苏浙跟班学习,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来到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跟班学习。他告诉记者,智慧虹桥办负责虹桥商务区内信息化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之前从事的贸易投资促进工作业务跨界比较大。作为信息化及新基建领域的门外汉,余洪滔恶补业务知识,虚心请教问题,用热情、诚心获得上海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感觉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成为余洪滔此次上海行的最大感受。

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拓宽干部实践锻炼渠道,合肥市出台《合肥市贯彻落实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有关精神奋力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干部交流机制。

2021年,市委组织部聚焦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经济工作一线主战场,对接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浙江海港集团等28家开发园区和相关企业,择优选派75名优秀年轻干部分批赴沪苏浙跟班学习,他们平均年龄35岁,都是各地各单位的骨干力量。

2022年,合肥市加大干部选派交流力度,组织277名干部赴沪苏浙党政机关、一流园区和企业跟班学习。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练就了一副敢担当的宽肩膀、一身善作为的真本领。

打通交流渠道,共享培训资源。近年来,合肥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对接协调、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共选派550名综合经济部门和开发区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专业干部、优秀年轻干部,赴沪苏浙先发地区学习,到产业相近的重点园区、前沿领域的科技企业当“学徒工”,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在体制机制“共创”中提升改革效能。

合肥市强化推进工作机制,全面推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一体化发展推进落实工作,先后研究出台《合肥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合肥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纪要合肥市落实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部署落实一体化发展工作任务,建立年度考核、专题调度、季度推进、月度进展等调度工作机制。

同时,市目标督查考核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对部门和县区的单项考核指标;举办全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干部区域发展战略思维能力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业化能力;加大干部选派赴江浙沪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2年,长三角区域来肥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1个,到位资金770.6亿元,同比增长19.98%。

合肥市还有效建立多级联动保供稳链工作专班机制,梳理建立长三角区域保供稳链企业白名单,通过长三角跨省联动机制,帮助合肥企业解决生产和物流困难。2022年以来,合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

在长三角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上,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新图景正跃然而生。合肥将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携手长三角其他城市,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葛清政  潘子璇  黄紫燕  朱震宇  苏龙鹏)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