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全国首个“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羌绣之乡”“中国文化百强县”,也是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
近年来,北川县委、县政府围绕“文旅兴县”发展思路,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深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培养了200余名乡村文化专员,培育了羌绣、水磨漆、草编、竹编等国省级非遗工坊(基地)6个、文化企业近200户,形成了10余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建成了100余个乡村文化旅游点,先后荣获中国文化百强县、国家园林城市、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旅游强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等50余项国省级品牌,奠定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优势基础。
二、特色亮点
(一)文旅资源禀赋优 品位高
北川禹羌文化底蕴浓厚、红色文化种类繁多、感恩文化情谊深厚、应急文化独具特色。各类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形态多样。旅游资源1697项。2022年,北川入选“2022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
(二)文旅产业亮点明 成绩显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成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出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基金管理办法》,全县设立4000万乡村振兴基金,为辖区内从事文旅企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发展提供流动资金需求,截止目前,已为66家文旅企业提供6000余万元的贷款帮助。《北川羌族自治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禹羌文化特色·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措施,强有力的推动了北川禹羌文化的发展,为北川文化产业奠定扎实的根基;实施了“羌山英才”“海纳北川”等乡村振兴的人才保障政策,这些政策吸引了不少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前来应聘,近两年招聘13名文艺人才任职文化专干。
二是建成了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强项目库)策划包装文旅项目300余个,已开发建设九皇山景区提升项目等文旅融合项目120多个,总投资达500多亿元。九皇山、大禹文创入选天府文旅IP项目库。
三是壮大了一批深耕禹羌文化的文旅企业。(壮大主体群)培育了伊珎羌绣、和谐旅游等一批以非遗文化技艺传承发展为代表的企业;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1家,解决就业岗位1100余个。
四是打造了一批文旅特色产品。建成了6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打造民族特色村寨36个、特色民宿及星级农家乐130余户。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是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形成“大禹祭祀”“羌历新年”“沙朗节”三大区域文化节庆品牌。每年举办年猪节、雪顿节、情歌节、三月三抢童子等10余个乡村民俗活动和辛夷花节、采茶节、望果节等20多个生态文化节会活动;打造《走北川》《禹羌部落》《大北川》等禹羌文化系列舞台剧10余部。
六是汇聚了一批传承禹羌文化的优秀人才。现有各级非遗传承人170人,创建禹羌文化旅游人才库,鼓励村民返乡创业;组建各类文艺协会20多个,与西安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培训乡村振兴人才。
(三)文旅产业赋能强 模式新
北川以坚持融合创新,形成了石椅村专业合作社运营型、西羌九皇山知名企业投资带动型、青片乡民族文化撬动型、辛夷村生态文明引动型、都贯乡文旅新业态融合型等多种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带动人民收入增长。
三、下一步举措和目标效益
北川将瞄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目标,一是进一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社会效益;三是做强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四是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运营;六是加快千佛山战役遗址公园、大禹纪念馆等文旅项目建设;七是提升文化和旅游设施效能;八是统筹利用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九是探索文化和旅游产业用地模式;十是探索形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北川模式。
到2025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达到5万人以上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建设成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旅游强县;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禹羌文化与大爱文化相得益彰,群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相互依托,文化和旅游协同创新,形成沟通城乡文化、辐射周边区域、连接省内外市场的多层次文化事业发展格局,北川文化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图文视频供稿:北川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