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主题主线,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产城景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国泰艺术中心全景图》张坤琨摄
《两江流光》 张坤琨摄
洪崖洞 彭镛摄
一、基本情况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是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国际枢纽门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内陆都市,渝中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中心,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全区面积20.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万。渝中是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之城。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渝中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历史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浓缩了“山城、江城、不夜城”的魅力精华,彰显着“古巴渝”“老山城”“新重庆”的独特神韵。渝中是城景一体的全域旅游之城。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都市游、文化游、山水游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朝天门、洪崖洞、长江索道等热门景区驰名天下,“开往春天的列车”“云端之眼”“天上的街市”等旅游品牌享誉中外,是重庆“大江、大城、大美”城市形象的“会客厅”和集中展示地。渝中是近悦远来的文旅消费之城。坚持产城景文旅融合、人境业和谐统一,培育新业态、增加新产品、拓展新价值、创造新供给,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作为全国十个地方之一、全市唯一的区县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先后荣获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夜游城市、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等多项荣誉。
光控朝天门。彩霞满天照母城 苏孝金摄
拍摄于重庆渝中区联合国际高楼 重庆两江四岸之景 唐安冰摄
瞰胜楼 田祥吉摄
二、创新做法
(一)弘扬传播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母城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及学术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母城文化标识体系和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传播广度与影响深度。围绕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加快建设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打造湖广会馆、曾家岩书院等一批特色文旅新空间,培育《风雪夜归人》《记忆山城》等一批文艺演艺精品,进一步讲好渝中故事。
(二)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战略机遇,传承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对文物“全力施保、应保尽保”,完成国民参政会旧址、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旧址等革命遗址修缮保护,推进老鼓楼、太平门、东水门等文物保护工程。开放运营美丰银行金融博物馆、重庆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推动建设“红色三岩”博物馆体系。
拍摄于重庆东水门大桥桥头,看重庆湖广会馆 唐安冰摄
站在李子坝观景阳台,看李子坝轻轨穿楼 唐安冰摄
站在李子坝观景阳台,看李子坝轻轨穿楼 唐安冰摄
(三)提格升级旅游景点。打造“高品位”的景观风光,加快推动“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提质建设两江滨水岸线特色景观,精心勾勒滨江、建筑、山体“三层山城”轮廓,凸显和美化山水之城美丽风景。精心塑造“名城”景观,注重增添“母城”文化元素,活化运用高层建筑、步道系统、防空洞等资源,实现一步一景、处处皆景。打造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建成“最山城、最人文、最活力”靓丽风景线。
(四)加快完善旅游设施。完善“高效率”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快旅慢游”交通体系,依托重庆游客集散中心、轨道交通、跨江大桥、来福士城市候机楼等做好“外联”;通过实施交通提升、开通观光巴士、优化停车供给等做好“内畅”,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围绕重点区域、景区景点、旅游线路,完善安全、金融、通讯等服务功能,完善导览、标识,配齐配足旅游厕所,让游客游得舒心、玩得放心。
圆梦百年 奋进重庆——启航新征程摄影大赛《雾都山城》-王正坤摄
山城巷 张坤琨摄
重庆美术馆 张坤琨摄
(五)完善提升服务质量。提供“高水准”的服务质量,健全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为游客提供贴心、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建立覆盖旅游全要素标准体系,严格旅游及其相关行业规范管理、业务培训,畅通旅游投诉渠道,维护良好旅游秩序。高标准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试点,进一步提高个性化、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
(六)丰富升级文旅消费。进一步发挥时尚都市优势,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做到文旅消费“供需精准匹配”。加快建设解放碑—朝天门、时代天街、大田湾“三大”文旅消费聚集区,创新打造“云端”“洞穴”“步道”“江岸”文旅消费体系,持续举办文旅惠民消费季、全球不眠夜、国际都市文旅消费节等文旅促销节会,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能。(图文视频供稿单位:渝中区文旅委)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