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紧扣省委打造“一带四区”党建新版图的部署要求,聚焦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机制重构、权责重赋、管理重塑的有力举措,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边境基层治理效能,推动西双版纳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重构体制机制增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组织力
召开全州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现场推介会
构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在全州12个边境乡镇新设立边防办和边防事务中心,在国门口岸成立6个国门“大党工委”,在256个抵边村(居)民小组全覆盖建立独立党支部并选派974名基层组织员,整合“党政军警民”力量建立“强边固防共同体”,合力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跨境“友好乡镇”“友好村寨”等创建工作。
全面推行“办+中心”的大部门制,在边境乡镇全覆盖设置5大综合办公室、6个综合服务中心和1支综合执法队,实现职能“板块化”管理“扁平化”工作“一体化”。
强化编制职数保障,为乡镇核定2至3名事业单位副科级领导职数,从州级调整5%的事业编制加强边境乡镇;从县级部门调配人员到乡镇工作,以2年一轮换保障人员合理有序流动。
建立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决策分析指挥调度机制,整合“智慧党建”“智慧城管”“雪亮工程”等平台数据,形成全州“一盘棋”推动、“一张网”覆盖、“一体化”集成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体系。
重赋基层权责提升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服务力
召开勐海县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
立足边境基层需求导向,编制10项村(社区)工作准入清单、11项为民服务事项清单和30项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为基层“减负增能”。
下放基层迫切需要且能够承接的行政职权,事项由9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使政策在盘活集体资源、发展边民互市、深化联农带农等方面予以倾斜,为基层“松绑提效”。
创建“云岭先锋”示范窗口,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服务模式,服务事项统一在党群服务中心(站)办理,实现力量整合、服务高效。
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的服务模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全面参与基层治理。
深入推广使用“12345”热线,优化接诉、咨询、办理等全流程环节,形成“一号接访、集中受理、分级负责、限时办结、考核监督”的闭环工作体系。
重塑管理模式激发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新活力
召开勐腊县基层党建工作暨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
在边境村民小组建立“全科网格”221个,网格员2571人,成立54支“第一书记+党员户+片区民警+民兵+群团”的治理队伍,构建“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管理模式。
常态化开展“升国旗、唱国歌、走边关”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女子护边队”等巡防力量,构建“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线。
推行“办+中心”的“大部门制”,统筹使用人员,实现职能“版块化”、管理“扁平化”、工作“一体化”。
印发正向引领激励行动、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公职人员“能下”、村干部“能上”双向流动通道,点燃基层干事创业热情。
建立“国门技校”“国门学校”,建强“国门党校”,提升人才、党员素质,强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智力”支撑,激发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新活力。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