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广东省高州市

时间:2023-05-0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省县级农业大市,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辖23个镇、5个街道,有439个行政村、49个社区,5642条自然村,现有人口186.9万。

高州市是中国荔乡、全国水果第一市。高州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州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绿色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龙眼之乡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殊荣。2022年,高州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高州市乡村资源数据库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

鉴江印象示范带

境内鉴江流域

一、实施绿化行动,统筹推进绿色城市与乡村振兴

(一)深入推进绿化高州大行动。全民参与绿化高州大行动,五年来,高州义务植树1357.47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452万人次。高州用“绣花”功夫,对笔架山森林公园、挂榜岭森林公园、文笔岭森林公园、观山公园、潘州公园、瀛洲公园等6个城区公园进行提质改造,建设学砚湖公园和市植物园。市植物园、笔架山森林公园被认定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目前,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打造了高州水库百万亩“环库”景观生态圈,建成了“一镇(街)一公园”等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有18条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认定,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2个,森林覆盖率达63.72%,林木绿化率达64.24%。

(二)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被确定为广东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2013年开始实施“身边增绿”行动和农村“四旁”绿化行动,2019年开始全域推动“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实现农村“四旁”绿化行政村全覆盖。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6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高州成为广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有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行精品线路1条。同时,推动省卫生镇创建与美丽圩镇建设相衔接,高州23个镇如期实现一次性全域创建省卫生镇的目标,成为全省首个一次性全域通过创建的城市。

荔乡大道

农房外立面风貌统一

千年荔枝贡园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元坝村

二、提升质量效益,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升级

(一)发挥规模效应,推动优势产业位居全省前列。高州立足当地资源与规模优势,构建以优质水稻与特色水果为主,蔬菜与畜禽水产等为辅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202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2亿元,近年长期位列全省各县第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地位作用更加突出,粮食面积与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90万亩和40万吨以上,稳居全省各县第一位,建有全国普通野生稻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种性最原始的保护区;建成全省集中连片最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28万亩,以及华南地区最大的存栏80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生猪养殖规模居广东省各县第二位,年出栏138万头以上。特色农业竞争力、影响力持续提升,以荔枝、龙眼、香蕉为代表的岭南特色水果持续提质扩面,水果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扩至130万亩、190万吨,建有全国最大的荔枝、龙眼产业基地,水果种植覆盖全县农村人口80%以上,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持续加快。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面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产地环境与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利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与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化肥与农药施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5%和92%以上。全域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水稻、荔枝、龙眼等一批主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种养技术规程,建成标准示范种植基地38万亩,标准示范养殖基地66个,现有绿色、有机食品4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

(三)集聚集群发展,促进全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要载体,支撑农业全产业链加速集聚集群发展,高州市构建形成了“1+3+6+3”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即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建设3个国家级重点产业项目: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罗非鱼),6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广东省跨县集群产业园2个(荔枝、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大型生猪养殖项目3个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建成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有力引领带动全市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强基、提质、长链、融合、富民。全市农产品加工链条日益呈现精深化、特色化,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29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7家,构建了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特色水果、粮油、畜禽、水产等四大优势加工链,年加工农产品78万吨。引进王老吉集团建设荔枝原浆加工基地,生产荔小吉饮料系列,推动荔枝深加工。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市注册登记电商企业1700多家,微商企业超3000多家,实现荔枝龙眼香蕉等鲜果干果电商微商年销售额超6亿元。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在高州召开中国荔枝产业大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光塔

甜美果海示范带

在全省率先建设碳中和新乡村

在全省率先建设田头智慧小站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储良村

三、主攻薄弱环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一)坚持厕污共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简便实用、节约美观、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将《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贯穿农村改厕全过程,支持新建农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在水冲式厕所改造中积极推广节水型水冲设施,提高了农村改厕质量。突出厕污共治和市场化运营,推动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基础设施同建共享,选择京基智农、派安环保等企业,实施涵盖粪污基础设施建设、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全过程的厕污共治一体化推进项目,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逐步实现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二)坚持城乡并治,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规划、连片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累计投入9亿元实现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每年投入2亿元梯次推动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耗能、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市镇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高效投入运行,织密覆盖全市的污水治理网络,显著提升了全市水环境质量。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优先治理主要河流干流沿线村庄污水和房前屋后沟渠,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

(三)突出分类减量,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高州市所有行政村已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以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为目标,积极探索符合高州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引进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机并采取积分制模式,推动农民群众按四类分别投放垃圾。连续三年投入资金600万元升级改造村级垃圾收集屋,市内国道、省道和主干道垃圾池清除离开公路界线,改为设置分类式垃圾收集桶或收集屋,中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成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6%。实施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总投资10.44亿元,日处理垃圾1800吨/天,日发电量70万千瓦时,有力推动了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四)突出规划引领,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按照城乡“有差别、无差距”的要求,以规划明确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定位、风格特征、资源特色等,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与规划编制,确保规划设计接地气、能落地、可操作、易推广。以规划为引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新推行加强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的“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住工匠、管好材料”六大工作举措,制定《高州市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以奖代补”实施方案》,所有村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规范农户统一农房层数和建筑面积,塑造具有高州特色的岭南乡村新风貌。按照乡村规划布局,将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与全市重要乡村旅游线路建设相结合,打造5条乡村风貌带,其中在荔枝主产区打造长39公里的风貌带、景观带、产业带,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国美丽乡村休闲行精品线路,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

(五)突出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按照管护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标准,推动人居环境设施与运维管护一体谋划、一体设计、一体建设,构筑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通过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垃圾收费制度自然村全覆盖,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5995名。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通过集中劳动日、全民随手拍、定期四级评、小手拉大手及乡贤兴村、乡村振兴擂台赛等方式,推动全民参与。

(图文视频供稿单位:高州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