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门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立足改革创新,以服务群众“最多跑一处”和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在全省率先推出“一个中心一张网”社会治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和运行,以“实用、实战、实效”为导向,升级打造了“三级中心一张网”的全新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玉门市社会治理中心自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48000余人次,办理各类事项16253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起,化解率达到95.2%,群众上访率年均下降22%,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领跑全省、并跑全国,先后获得2020年“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2021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市”;“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2017-2020)”等荣誉称号;社会治理中心获评“平安甘肃建设先进集体(2017-2020)”。
一、突出实战三级中心齐发力
扎实推进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做到规定动作不漏项、创新举措不走样,实现了三级中心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是以“先行引领”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市级社会治理中心。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玉门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下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活力网格管理中心)5个分中心,通过整合入驻法、检、公、司、人社、信访等13个部门48名工作人员,承担20项工作职责,成立3个首席调解员工作室和8个专业调委会,实现信访事件受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最多跑一处”。
二是以“六有八化”为标准,规范化建设乡级综治中心。制定出台《关于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运行的指导意见》,通过组织集中办公、整合人员力量、健全工作机制等方式,标准化建成集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治安形势研判、视频监控联网、心理咨询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实体化工作平台,实现信息上传下达、工作上下联动,为推动辖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三是以“实用实战”为导向,合理化建设村级综治中心。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整合资源,采取单独建设或与便民服务大厅合并办公的方式灵活建设村(社区)综治中心,科学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及时反应和协调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二、科技支撑一张网格管全科
一是建立网格体系,实现管理规范化。将全市划分为170个网格,建立470人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构建分层分级设置、扁平化管理运行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将网格内“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按照“四定四化”要求,纳入网格管理体系,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网格职责,实现服务专业化。明确网格员“两大任务”“六项职责”,按照“四个一”的工作要求规范化开展网格工作。充分利用网格员扎根基层,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向辖区居民提供主动上门、及时高效、全程跟踪三项“特色服务”,做到“来有问题、去有目的、后有反馈”。
三是推行多网融合,实现治理一体化。按照全市社会治理“一张网”总要求,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与党务、法务、检务、警务等工作相结合,做到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实现“多网合一”。全面推进“五联”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推动治理重点向基层下移、触角向网格延伸、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实现业务智能化。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投资240余万元研发了“活力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和“活力网格手机APP”,纵向链接三级网格员,横向链接31个政府职能部门,网格员收集的各类信息可通过手机APP直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第一时间可分流交办至各职能部门,构建了扁平化网上网下协同工作体系。
五是打造样板网格,实现网格精品化。以“八个全面”为创建标准,城市社区以打造“红色物业”为亮点,村级网格以“五治融合”为抓手,在全市84个二级网格中,集中打造了一批精品样板网格,形成可复制、可操作、可借鉴网格建设样板,在全市推广运行,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融合联动基层治理无死角
一是中心网格融合,凝聚工作合力。按照党建引领+综治中心、警务室、网格工作站、调委会四位一体+多元共治组织的“1+4+N”工作架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常驻综治、信访、公安、司法等基本部门,吸收执法、市场监管等协作部门参与中心的工作,所有入驻中心人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担任副网格长,实现中心人员与网格力量融合。
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工作职责。按照“市级终点站、乡级主阵地、村级前哨所”的功能定位,明确各级中心职责。村(社区)综治中心主要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础信息采集更新、便民服务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确保“大事不出镇”;市级综治中心搭建“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社会治理平台。各级综治中心通过活力网格信息化平台指挥联动,实现快速传导、分流、指派、办理,构建“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转流程。相继建立首问负责制、归口受理制、奖惩考核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各级中心正常运转。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一网双巡三联”工作机制,形成“网上收集研判、线上分类处理、线下督查整改”的闭环式工作流程。
四是聚焦共治共享,提升治理效能。建好“会客厅”“理事会”“说事室”等乡村治理载体,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常态化评选“新乡贤、好乡亲”,引导群众自治自议、向上向善。大力弘扬“铁人精神”,积极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组建由志愿者、退休党员、物业工作人员组成的“红色先锋服务队”,解决小区居民各种需求,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四、综合施策多元解纷无缝隙
一是抓源头治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分层化。严格落实网格员每日动态排查、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月、市每月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工作措施。将网格员全部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各级网格对辖区网格员排查发现、下级上报或上级交办的事项,区分不同责任主体并实行“扁平化操作”,形成“上下结合、各方联动、统筹协调、综合化解”的分层问题解决机制。
二是抓机制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通过“3+8”模式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联动机制。建立一般矛盾纠纷分流化解、预约进中心调解,重大矛盾纠纷移送中心调解的矛盾纠纷联调协作工作机制,通过“四诊、四调、三裁、一诉”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居家式”服务。
三是抓渠道畅通,实现群众诉求服务链条化。积极探索“活力网格+12345市长热线+爱玉门APP”工作机制,群众通过热线投诉、APP爆料,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双派单”(同时给职能部门和网格员派单,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网格员负责监督)处置,处理结果在APP和系统共享,各类诉求能及时有效得到处置,真正实现“民有所呼”、达到“1+1>2”的效果。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