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博白检察院多措并举挽救迷途少年

时间:2023-04-23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一、背景与起因

为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博白县检察院秉持着“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人的一生”的负责态度,用心、细致地做好涉罪未成年的教育挽救、跟踪帮扶工作,为涉嫌抢劫罪的在校生陈某制定个性化、精准帮教计划,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

陈某是某中学初三级学生,2020年某日其与王某某、吴某某(均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经商量后,由王某某假意约李某出来玩,陈某驾驶电动车搭载王某某、吴某某到李某家中将李某带至某路口后,对李某实施殴打并当场劫走李某的手机。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充分开展社会调查,制定个性化矫治教育措施

2020年11月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陈某涉嫌抢劫罪,向博白县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该院受理案件后,对陈某落实了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相关特殊制度,并及时对陈某在读学校的副校长、老师、班主任以及家长展开了社会调查,发现陈某的父母对其管教较少,双方关系生疏,在校期间存在逃学、结交不良朋辈、出入娱乐场所等不良行为。经审查认为,陈某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系未成年人犯罪,且系初三在校生,属于初犯、偶犯,案发后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有悔罪表现,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决定对其附条件不起诉。经综合分析陈某家庭情况、本人性格特点,为其制定如下教育与矫治措施:接受法治教育、定期参加公益劳动、每月书面或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

(二)精准帮教,有效挽救失足少年

本案审查过程中,针对社区调查的情况,对陈某制定了有针对性、个性化、精准式的帮教计划。通过博白县道德大讲堂“检察”+“国学”幸福人生帮教基地,开设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等家庭伦理课堂以及“感恩分享会”等家庭互动课,对陈某开展“个人”与“家庭”“菜单式”国学教育课程,帮助陈某与父母之间重新建立沟通渠道。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做一名志愿者,通过打扫卫生、洗菜、做饭、给学生分餐食、维护课堂秩序、协助老师上课等等志愿活动,从点滴开始帮助陈某转变思想,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主动自我反省,彻底悔罪改过。联合团县委跟踪帮教,随时全程了解、监督、指导,掌握帮教落实情况,动态评估陈某的思想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帮教方式和措施,实现精准帮教。通过个性化、精准式的帮教,陈某的性格与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陈某获得了新生。陈某与父母、家庭的关系更加亲密,且主动愿意承担起照顾、帮助弟弟妹妹的责任。

三、成效与意义

本案是一起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帮助其重回人生正轨,涉罪未成年人重塑自我的典型案例。检察机关联合团委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附条件不起诉跟踪帮教,同时联合当地道德大讲堂“检察”+“国学”幸福人生帮教基地,帮助其转变思想,彻底悔罪改过,使其从被动接受帮教考察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帮教,在考察期限届满后,陈某主动到道德大讲堂做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由一名迷途少年、被观护者的身份转变为一名义工。多方联合帮教,多举措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具有实践、积极推广意义。

四、经验与启示

一是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本着“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的负责态度,充分调查核实案件基本情况,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通过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促使涉罪未成年人悔过自新,不再重蹈覆辙,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二是动态调整,精准帮教。联合团县委对附条件不起诉人进行跟踪帮教,动态了解附条件不起诉人的状态,实时掌握附条件不起诉人帮教落实情况,根据实际动态调整帮教措施,进行精准化、针对化帮教,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逐步改变。

三是多方联合帮教,多举措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既有其自身心智发育尚不健全、尚不具备完全辨认、控制能力的原因,往往也有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应当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准确定罪、恰当量刑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做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跟踪帮扶工作;根据针对性、个性化、精准式的帮教计划,联合政府、团委、妇联、家庭等多方力量联动协作,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多方管教、多方落实帮教措施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改过自新,预防其重新犯罪;引入社会力量,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重返校园或重归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帮教合力,挽救、矫治涉罪未成年人,让其改过自新,重获新生。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