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合川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在建设好三级综治中心平台的基础上,针对群团、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企业、市民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不畅、资源分散、合力不强等问题,着力建体系、搭平台、汇资源、聚合力,高水平建设以社会组织为枢纽的社会治理共治中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手段由单一向多重转变,内容由单薄向丰富转变,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和质量。
一、聚焦顶层设计,变“满盘沙”为“一盘棋”
坚持将社会力量助力社会治理作为党委政府抓治理、保平安、促发展的引擎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是党建聚力。坚持区委统筹与区域层级联动相结合,区级层面实施“党建统领•赶考亮卷”行动,开展社会治理创新攻坚,全域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街道层面完善“大工委”工作机制,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驻辖区单位党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以及社区党组织为支撑的党建联合体,充分发挥区域统筹优势;社区层面做强“大党委”工作体系,建立社区内各党组织之间党建联抓、事务联议、治理联动、服务联推、文化联建“五联共建”机制,保持党的政治引领全域覆盖、不留死角。
二是制度先行。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在全市率先出台《合川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施意见》,明确群团、社会组织、企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及参与的渠道平台,建立培育发展、激励评价、购买服务、人才培养等机制,配套党建带群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等系列文件,同时纳入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形成具有合川特色的“1+N+1”的政策体系。
三是保障有力。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召集人、副召集人的合川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组织、民政、政法、文旅、群团等10余人的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调查研究、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模式创新设立合川区社会治理基金,用于研发和实施全区范围内创新性社会治理项目,激发社会力量踊跃参与社会治理。
企业开展慰问活动
二、打造协同阵地,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积极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共治平台,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能力建设、资源链接、交流展示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打造“社会共治之家”。
一是高标准建好“家”。按照“党建引领、政府兴办、专业运营、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投入500万元在行政办公区创新建立合川区社会治理共治中心,占地1900余平米,内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工志愿者实践中心、市民参与社会治理中心、企业服务社会中心、群团组织联络中心五中心,设置展示区、策划区、孵化区等多个功能区,主要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研究、发展谋划、项目研发等工作。
二是高水平管好“家”。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引进专业团队进驻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运营管理,具体负责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策划管理、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建立孵化平台登记审批、准出准入、孵化中心培育、组织评估、信息交流、考核激励、资金监管等15项工作制度,确保中心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运转。
三是高质量用好“家”。立足中心功能定位,实施“摸清治理需求、集约治理资源、策划治理项目、打造治理品牌、展示治理成效”五步策略,依托城乡社区、网格和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以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为牵引,全面策动、有效链接工青妇等主要群团组织、567家社会组织、433名专业社工、200余家爱心企业及全域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培育了“老友荟”“红黄蓝成长关爱课堂”“骑行便民•善满家园”“百姓茶馆”等特色治理项目及品牌。
青少年之家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高效能联好“家”。与区综治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对综治中心工作中发现的治安痛点、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等问题,组织发动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协助政府部门合力解决,同时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需要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搜集反馈至区综治中心分析研判、分流指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治理格局。
三、整合治理功能,变“多条线”为“一股绳”
坚持“聚”的思维,综合“融”的效能,让各类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一是群团联动显身手。充分发挥群团“枢纽”作用,工青妇、法学会集众家之力联合打造“职工之家”“青少年之家”“巾帼志愿服务队”“法学论坛”等特色品牌,广泛开展送法律、送文艺、送服务、送实惠等活动,惠及群众达10余万人。
二是社会协同优结构。成立区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实施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程,培育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治保维稳类社区社会组织616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承接100余项社会治理项目,受益群众达15万人。
社工开展关爱退休老兵志愿服务
三是企业反哺促共赢。区工商联、区总商会积极策动各行业商会引导爱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以基金会、公益慈善组织、职工志愿者等形式,广泛开展捐款捐物、助学助困、走访慰问等公益活动。2022年疫情期间,全区爱心企业累计捐款捐物465万元,有效实现企业对社会治理的“市场赋能”“公益赋能”。
四是志愿服务增动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500余支,创新星级认定及嘉许奖励细则等激励措施,吸纳全区20余万人在市域社会治理、文明城区建设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市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明显提升。
五是群众参与固基本。深化“红细胞•微治理”工程,线下建立“邻聚里”“黄葛夜话”“民情茶室”等民主协商议事平台,线上开发“社会治理公众版APP”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参与全过程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实践。同时,广泛推行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鼓励群众参与邻里守望、环境整治、见义勇为等项目获取积分,全面提高群众参与度,筑牢城乡社区治理根基。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