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马路临工”的娘家人

时间:2023-04-0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王绪发 吴薛菊

为“马路临工”搭建“双选”平台,开办“临工夜校”帮助临工提升技能,设立“临工服务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作为安徽省首家服务“马路临工”的公益性组织,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承担起了临工“娘家人”的使命,而临工集散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凡,始终奔走在为临工服务的路上,用行动诠释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

凡事总为临工“搭桥”

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成立之初,每天清晨5点多有500多名临工在此聚集找工作,他们越过安全线,站在马路边,有时绵延三四百米,不仅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还影响周边交通。

为解决临工“站马路”问题,引导他们“退路进室”,宋凡广泛调研、多方呼吁,一个占地达5000余平方米的临工集散中心在2014年建成使用。在中心内,农民工和包工方面对面洽谈对接,为临工找临活、包工方找临工搭建了“双选”平台,同时提供便民服务,保障政府惠及服务临工政策落地。

集散中心成立后,如何走进临工,让临工从内心深处认同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宋凡心中。经摸排调查,宋凡发现临工在找工作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技能不过硬等问题。为此,宋凡和他的团队创新开展“临工工匠”技能大赛和“四以代训”技能培训,通过“以赛代训”“以证代训”“以工代训”“以会代训”的方式,将临工“碎片”时间引导到技能提升方面,帮助临工提升专业技能。

在和临工聊天过程中,宋凡发现,集散中心有不少临工是党员,最多时有30多名。在宋凡的呼吁下,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党支部正式成立,他本人担任党支部书记。为丰富临工党员的政治生活,宋凡组织开展了“工棚下的党课”“党课开讲啦”等活动,引导临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鼓励更多临工向党组织靠拢。

如今,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的软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登记在册的临工有6000多名,涉及20余个工种,每天入场求职临工超800人,集散中心已成为临工找工作的信息中心、技能提升的培训中心和劳资纠纷处理的维权中心,成为路边等活临工的“温馨家园”。

凡事总为临工“代言”

“人大代表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要始终把选民放在心上,倾心为选民搞好服务。”2021年12月,宋凡当选为区第五届人大代表,他深感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平日里,他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履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区人大常委会以及人大街道工委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以及代表小组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积极反映群众诉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有关问题有效解决。

“临工,被誉为城市的‘报春鸟’,一天不开工,他们家里一天就没有收入。”为提高临工就业率,增加他们的收入,宋凡决心要鸟儿的“唤醒人”,提升他们“飞翔”的技能。为此,他广泛开展调研,先后深入到建筑工地、居民小区、临工宿舍等,面对面与临工交流谈心,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提出了“开办临工‘夜校’提升马路临工职业素养技能”的建议,并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2021年10月,“临工夜校”正式揭牌,开设筑瓦工、建筑钢筋工、建筑电焊工、建筑电工、家政服务等5个课程,同时招募行业专家和“临工工匠”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担任志愿者,依托“临工大讲堂”为临工提供服务。

反映民意、提出建议、推动解决,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担任代表以来,宋凡还通过“聚民意惠民生”活动、进代表工作站接待选民、回选区述职等形式,和选民沟通见面,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先后提出“撤除望湖北路中间隔离栏、出台规范设置路障条例、委托第三方维护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临工集散秩序等10多条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受到广大选民的一致称赞。

凡事总为临工“着想”

临工是城市建设重要贡献者,为让他们不产生临时思想,获得更多家的温暖,这是宋凡一直牵挂在心的头等大事。

为让临工有更多更好选择,宋凡为临工们建起网络e站—凌大塘临工益站,启用临工线上发布工作、用工单位线上选择工人的“双选模式”,临工们不早起、不站街,在家就可以找到工作。为缓解临工工作压力,宋凡在集散中心成立“心灵工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建安徽首条临工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招募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24小时电话热线服务,为临工自身及家庭实施危机干预。

2019年,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成立“匠之心”志愿服务队,宋凡和工友一起,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夏日进工地送清凉等多项志愿服务。没到年底,他将棉被、棉衣、取暖器、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困难临工手上,每年超200人次;为保障临工出行,他协调有关部门,每年为300余名临工购买50万保额的意外险、充值公交卡;去年,他帮助 4名临工维权追回数十万余元欠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热心、贴心服务,让临工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他创新设立“临工服务日”,每月固定一天,为临工提供免费理发、免费配钥匙、免费发布求职信息、免费办意外险、免费体检、日常积分兑换、优惠检查、法律援助等服务。疫情期间,宋凡带领工作人员开展“敲门行动”,逐户登记信息,发放防疫物资,宣传防疫政策,了解就业需求,为4000余名马路临工保驾护航。

“让临工从‘站马路’到‘有娘家’,从‘找到活’到‘找好活’,从‘农民工’到‘新市民’,不断成就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重感“四感”新时代临工梦。”坚守“成就临工人就是成就自己”初心的宋凡,也先后获得了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市“书记讲党课”一等奖、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包河好人等多项荣誉,他所在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被表彰为“安徽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