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甘肃省嘉峪关市:多元联动解纷拓展治理模式 深化源头清淤夯实平安基石

时间:2023-03-3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近年来,嘉峪关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全面建设一体化综治(矛调)中心,健全机制压实“四方”责任,打通堵点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等举措,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联动、协调高效的矛盾纠纷多元联动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解纷服务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做法与经过

(一)融合资源,以精准化促进治理机制长效化

通过“一体化中心”贯通联调,形成全流程纵横交错、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调解网络体系,实现由矛盾纠纷调解“独角戏”变为长效联动“大合唱”。

深化全域联动,构筑“一站式”调解平台。建设市级、街道(郊区)、镇(城市社区)、村四级综治(矛调中心)55个。各级综治中心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全面开展矛盾纠纷集中调处化解。市级矛调中心采取“一体化中心”联调模式,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类调解组织和相关部门工作力量,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综合研判、归口办理、联合调处化解。

聚合末端元素,打造“多功能”全科网格。构建345个全要素和多元参与的城市社区网格,统筹24个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单位、282名网格指导员主动参与网格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网格部门齐携手、共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梳理各类办实事事项361条,逐步形成“网格发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网格工作模式。

统筹法治力量,实现“家门口”答疑解惑。建立“调解人才库”,吸纳法官、检察官、律师以案释法,说法解纷。落实“三官一律一所”人员报到制度,切实将执法、司法、服务力量下沉到镇(社区),推动落实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合力解纷格局。

(二)优化路径,以精益化促进定分止争时效化

通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一个个现实难题,一个个心里“疙瘩”得到了有力化解。

坚持高位推动,实现摸底排查全面覆盖。联合对市场、网吧、休闲娱乐等重点场所隐患开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逐一进行造册登记,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及时进行调解化解。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成立4个督导调研组,下沉31个城市社区,三镇17个行政村,全面督查指导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强化分析研判,确保风险隐患全面掌控。成立市级矛盾纠纷信息研判中心,组成研判工作专班,对全市各部门上报的预警信息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时跟进、每周分析、协调联动。严格按照“四方责任”进行分流督办,召开分析研判会、下发工作提示函、工作督导函。对存在命案风险隐患的矛盾纠纷,全部录入命案风险智能预警系统,按风险等级及时做好动态跟踪、回访、评价及销案等闭环工作。

履行包抓机制,推动化解责任全面落实。建立矛盾纠纷联系点工作包抓机制,由政法委各部门副处级领导包抓镇、社区,地级领导包抓街道、郊区,将中高风险矛盾纠纷稳控化解责任进行分解,明确由包抓领导指导配合基层统筹相关责任部门和“三官一所一律”人员,开展联系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包抓工作得到有力落实。

压实部门责任,促进工作合力全面形成。各街道、郊区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平台作用对社区、村组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攻坚、梳理建账。政法部门严格落实警情信息通报工作机制,迅速分析研判涉警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主动介入各类纠纷化解。各相关部门立足职能,排查销毁各类过期、禁限用农药243瓶,为33名农民工追发工资27.47万元,结案率和清欠率达到100%。

市城区人民法院开展庭前调解工作

(三)拓展载体,以精细化促进源头治理法治化

通过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构建诉调对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以基层“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

推进诉源治理,打造纠纷化解“终点站”。市两级法院建立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音视频在线调解占一审案件立案比重达到30%以上,道交纠纷57.3%在线调解,诉前调解占一审立案数量比重达40.98%。45名法官走进社区“法官联系点”,参与诉源治理,推进“无讼社区”建设。

组建专职队伍,打好人民调解“组合拳”。建设市级法律公共服务中心和“一所一品”特色基层司法所,打造“调解专班”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市、镇、社区(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78个,人民调解员1187人,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5个,个人调解工作室10个。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有效抑制纠纷升级。

引入心理疏导,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以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网格员协同发力,解决居民矛盾心结,通过热心接访、用心聆听、诚心相待、细心记录、耐心解释、公心调处“六心”法,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转化为理顺群众情绪、增强群众认同的过程。市教育局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排查需心理疏导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服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二、成效与反响

(一)解纷机制日趋完善,有效预防矛盾纠纷转型升级

通过压实“四方责任”机制,全面落实街道社区的属地责任、行业领域的管理责任、单位内部的教育责任和家庭的监管责任,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一情四通报”的联调共享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第一时间、最小成本解决问题,构筑起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遏制重大刑事案件和社会问题发生的第一道防线。

(二)解纷能力全面提升,中高风险矛盾纠纷大幅下降

举办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素质能力大提升系列讲座,在市综治中心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市级专家团队,出台《嘉峪关市人民调解经费个案补贴发放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人民调解员经费补助。矛盾纠纷排查覆盖率由90%提升至100%,矛盾纠纷化解率由最初的57.4%上升至目前的96.7%。

(三)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多维同向发力实现事心双解

聘请市中级人民法院屡次荣获金牌调解能手的已退休家事法官、有经验的基层人民调解员等从法律援助、法律帮扶角度进行介入,推动了多起重大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市中级人民法院选送特邀调解员陈雅范的微视频《她满怀一腔热血,情系调解工作》入选全国法院第八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的展播活动。

市司法局嘉北司法所开展公共法律服务

三、探讨与评论

嘉峪关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取得的实效,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建立多元化解体系,在机制形成与实施、纠纷预防与化解等方面,始终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作为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考量。二是拓宽排查化解渠道,推动“枫桥式”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市域升级,让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满足群众需求、符合群众期待、回应群众关切。三是丰富依法治理手段,将诉源治理、访源治理融于共建共治共享之中,提升源头治理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协同性,构建起紧密型、有效型的源头治理联动机制。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