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起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提升法院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进一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诉讼需求,以提升当事人的立案服务体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用创新书写“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崭新篇章。灌南县人民法院先行先试,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完成诉源治理,诉前调解、起诉、立案、举证、开庭、裁判、执行全流程在线化的审务立体融合平台。
此平台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完成起诉、立案、举证、开庭、裁判、执行、送达、网格辅助等全流程在线化,实现便民诉讼,节约司法资源,进一步提高法院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数据共享,促进科学决策。
构建起以动态监管为核心的廉政滥权风险防控体系,以及以积极防范为出发点,以统一协调管理为着力点,加强平台运行的关键环节、重点项目、重要岗位的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建立起源头防控、全程监管的关联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平台运行的全过程,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的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做法与经过
(1)法务协同
平台以数据交互网为中心,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审判执行、司法政务、邮政服务、诉非衔接、VPN专网等信息资源,组成全县一体化法务协同处置系统和APP移动端,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建设主题党建、智能诉服、纠纷处理、文书送达、村情民意等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司法服务以及群众诉求事项办理,各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处置模式,从而提高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平台整合资源,实现便民法务服务系统一体化,实现法务协同“一网通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法院与灌南县邮政分公司深度开展“法务+邮政”战略合作,依托邮政网点打造乡村智能诉讼服务站点,现已实现智能诉讼服务乡镇全部覆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诉讼服务,实现将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职能向乡村延伸。
(2)执行+网格
结合乡村智能化需求,法院探索“执行+网格”立体融合工作机制,通过PC平台与移动平台的数据集成,将社情民意转化为可利用的执行信息,以实现融合现有解纷资源、畅通执行员与网格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以助力执行“查人找物”目的新探索,从源头切实解决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执行难问题。
(3)环境资源修复
立足乡村实际,建立生态修复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生态修复项目的建立、实施管理、后期监测等提供智能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赋能乡村智慧治理。通过整合案件录入、案款分类、项目推进、部门流转等信息,建立一张生态修复网,解决生态修复项目信息与资金管理利用分散、与其他部门涉及生态修复业务关联薄弱、监管难的问题,打通环资案件生态修复金使用上的行政壁垒,促进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分工协作,为构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修复新模式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确保生态修复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运作。灌南法院从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借助生态修复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数据库与检测监管系统,整合各部门关联业务信息,打通底层数据,使数据互联互通,为乡村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成效与反响
(一)应用情况
法务协同、公告部分自2018年运行至今,其中主体部分历经两次大的变动,接口上具备了电子印章功能对接,完成了与通达海的数字法庭、案件管理平台的对接,实现了语音送达,录音、司法送达、短信通知、内部通讯、PDF生成、公告生成、发布等。协同平台是所有业务的基础,由于业务的特殊性,目前仍采用C/S形式。公告部分由原协同平台相对独立出来,加强了公告管理与统计,并转换为B/S版,截止当前,公告累计发布数3301条,相关文书数8373篇,涉及当事人9058位。微信公众号端经过3次改版。2020年,设计规划,2021年完成的“执行+网格”平台,已经与县“1+4平台”对接成功,执行信息发布、接收、反馈等得到实现,平台之间沟通良好。自运行以来,灌南法院及时回应解决网格员协助诉求1539件。全院新收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28.17%,位列全省第四,全县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0.81%。2021年同时开发的灌河流域环资修复平台均已开通运行,为乡村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特点
①立体化,易融合。立体化融合平台包含诉前调解、在线立案、文书送达与电子反馈、一键公告、线索上报、宣传、巡回审判、网格化执行、环资项目化修复、法治副校长、党建+审务等内容。各时期平台模块相对独立,各子平台之间可通过接口拉数据或通知程序、数据库直接推送数据,实现互通有无。
②自动化,易处理。各模块高度自动化底层处理。用户交互界面输入条件,相关底层接口会自动计算需要处理的信息,最终显示给用户。模块之间或子平台之间操作关联时,会使用接口或数据库进行信息推送,自动完成相关操作,避免用户重复操作,省时省力,为乡村信息化治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③可视化,易统计。平台涵盖业务量统计,司法辅助专业化在线指导,数据分析,流程监管等功能。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输出图表(数据可视化),也可以输出明细报表(业务报表),为乡村综合治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四、经验与启示
灌南法院在上级法院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推进平台迭代深化,多跨场景互联互通互融,借助数据整合优势和专业技术支撑,拓展应用场景,推进诉源治理,确保纠纷公平公正化解,让老百姓既享受高品质司法服务,更享有高水平司法公正,切实提升司法公正度、感受度、获得度。同时,助力基层治理创新,走出一条人民法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1.便民化满足环境需求。
灌南法院辖区面积大、山地多、群众居住分散、交通相对不便的特点,激发了群众对就近跨域司法、多元解纷的数字化改革需求。
2.便捷化满足技术需求。
当前,在线诉讼日益普及,但各村镇百姓受文化限制,仍面临“知识鸿沟”,这是兼顾不同群体需求的在线诉讼新模式。
3.规范化满足秩序需求。
平台通过把“司法服务”设到群众“家门口”,把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诉讼秩序立到“镜头”另一面,打造线上线下诉讼闭环。
五、探讨和评论
审务立体融合平台是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完成起诉、立案、举证、开庭、裁判、执行全流程在线化,实现便民诉讼,节约司法资源,进一步提高法院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灌南县人民法院充分依托自主研发的审务立体化融合平台,不断优化整合内外调解资源,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乡村综合治理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式的一站式解纷服务,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灌南、法治灌南,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灌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