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起因
杭州市临安区位于浙西北山区,总面积3100多平方公里,山区占比近90%,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市辖区。因山区地域分散、社会主体散小、司法辐射力不足、治理资源分布不均,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纠纷解决需求、法律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很大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临安区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健全“四治融合”基层城乡治理体系为主线,以党委领导为根本,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强基固本为导向,在临安上田首创“微法庭”,后迭代升级为“共享法庭”,于2021年11月由浙江省两办发文在全省予以推广。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成“共享法庭”2.7万余家,累计指导调解20万件次,化解矛盾纠纷15万件,开展普法宣传5.2万次。
2018年9月7日上田微法庭正式揭牌成立
二、工作简介和成效
“共享法庭”是设置在镇街、村社、行业的司法服务站,是架构在数字空间、服务在群众身边的“微型法庭”工作室。以“不增编、不建房”为原则,以“一块显示屏、一条数据连接线、一台电脑终端”为标准配置,通过开发“共享法庭”智慧协同系统,将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浙江解纷码功能整合,将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调解培训六大功能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着力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
2021年,临安上田共享法庭远程调解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
目前临安全区建成“共享法庭”340家,实现镇街村社全覆盖,其中行业特设“共享法庭”16家,涵盖婚姻家事、房地产、医疗等多个领域。随着工作举措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2022年,全区“共享法庭”共化解各类纠纷3410件,成功率达42.33%,成功数同比增长42.59%。全区万人成讼率实现连续4年下降,实现98.5%以上矛盾纠纷不出镇村。
“共享法庭”工作开展以来先后获得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的批示肯定,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法治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成功入选全国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共享法庭”智慧协同系统被纳入省市法院全省全域数字法院建设重点改革项目清单,入选杭州市十大法治实践。202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健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共享法庭”成为基层治理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改革项目在全省推广。
三、具体做法
(一)以党委领导为核心,推动治理体系“共建”
一是坚持党委统筹领导。连续3年将“共享法庭”工作写入区委全会报告,并列入全区共同富裕十五项标志性成果创建计划。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区委政法委、区法院等12家单位为成员的工作协调小组,细化职责分工,将各镇(街道)“共享法庭”建设情况作为专项工作指标纳入年度平安考核,细化4项考核内容,压实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创新房产、金融、物业等行业主管部门与区法院的协作方式,设立12家特设“共享法庭”,通过纠纷信息互通,做到“早掌握、早介入”,累计化解行业纠纷729件,成功率达40.2%。拓宽部门协作领域,由单一的民事纠纷调解延伸到治安预警、信访处置等方面,实现从法院单方赋能向多方协同赋能转变,提升“防未病”整体水平。
三是充实治理力量。增强基层治理力量供给,在融合人民调解员、联村律师等资源的基础上,向社会购买调解服务,引入“寸草心”“蒲公英”等社会调解组织,推动多方力量下沉村(社区),选齐配强庭务主任,破解基层治理力量薄弱难题。目前,辖区95%以上的庭务主任具有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身份。
兰岭社区“共享法庭”组织在线调解业务培训
(二)以法治保障为基础,助力实现多元“共治”
一是发挥法官指导实效。确定“共享法庭”联系法官名录,在疑难复杂纠纷调解中提供线上线下指导,对调解成功案件进行即时在线司法确认,巩固调解成果。今年以来,“共享法庭”在联系法官指导下成功化解纠纷2870件,成功率同比增长69.72%,化解信访案件36件,其中群体性信访案件8件、历时5年以上信访积案5件。
二是夯实基层法治底座。定期开展“共享法庭”庭务主任交流活动,分享工作经验,通过“传帮带”形式,打造“领头雁”队伍。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形成普法案例库,组织专业法官团队,深入基层“共享法庭”以案释法。如结合当地山核桃特色产业,在采摘季开展专题普法讲座9次,惠及农户、雇主、加工者达1000余人。
三是强化护航中心作用。结合“三服务”活动和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优化助企服务制度,开辟涉企绿色通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在企业集聚区设立营商“共享法庭”,建立商事纠纷快速反应机制。截至目前,纠纷平均处理期限较常规诉讼审限缩短60%,成功率达64.6%。
(三)以数字赋能为契机,实现治理成果“共享”
一是司法服务共享。开发上线“共享法庭”智慧协同应用,提供在线调解、网上立案等在线服务,满足群众在“家门口”进行诉讼活动的需求。引入智能咨询功能,实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问题。今年以来,完成网上立案577次,在线诉讼110次,办结全省首例运用“共享法庭”跨域开庭案。
二是法治资源共享。构建线上信息中心,收集各“共享法庭”问答记录,汇总各类调解组织、律所、鉴定机构的情况,实现各“共享法庭”之间服务信息共享共用。搭建普法资源共享中心,通过检察官说法、警官说法等形式,实现职能部门普法资源共享共用。目前,收集制作反诈、劳务等专题宣讲视频254期,浏览量超10万次。
三是治理信息共享。通过“共享法庭”智慧协同应用,归集区法院、区司法局等平台纠纷数据2万余条,“一屏展示”万人成讼率、纠纷化解率等诉源治理指标。对矛盾纠纷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个性化”基层法治报告300余份,为精细化治理提供依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