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上海市浦东新区:打造全景移动办案云平台 助力公益诉讼检察智慧转型

时间:2023-03-2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一、背景与成因

公益诉讼是公益之诉、督促之诉、协同之诉,开展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高质量履行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但是检察机关在开展公益诉讼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在线索来源上,目前公益诉讼线索来源少、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检察官自己找、上门问、内部移送等手段,线索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及时性差,成案率低。其次,公益诉讼案件领域广泛、办案环节繁多,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不足,且因层级较低,受办案能力、技术手段、统筹协调等因素限制。再次,领域多取证难。公益诉讼涉众多领域,取证设备多种,取证方式多样,容易造成证据丢失,无法针对具体案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无法形成办案合力。最后,办理大案没有固定的设置机构,公益诉讼大案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具有案件影响范围较大、跨区域、管辖权受限、调查权受限、涉及群体性事件等特点。

二、做法与经过

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秉持建设数字检察的理念,依托市院公益诉讼全息办案智能辅助系统,综合运用移动应用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辅助检测、5G物联技术建立公益诉讼全景办案云平台。

(一)移动应用+GIS:灵活开展线索调查

浦东新区检察院将移动应用与GIS相结合。当发现损害公益案件线索或者收到举报人举报线索时,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及时上传云平台,一旦目的线索不能成案,云平台可以发挥移动端优势,利用GIS地理信息技术,根据办案人的定位,按照距离、途径路线等,重新进行智能搜索和排序。将办案路途、时间长的痛点转变为办案效率上的优势。

(二)辅助检测+5G物联:智能化的立体取证体系

云平台运用5G物联技术,当检察人员使用COD快检设备进行检测时,设备会自动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定位。不仅如此,云平台还可以利用现场拍摄的照片,在云端进行3D建模,鉴定数据会自动标注在模型上进行留痕。另外,为了方便案件回头看,云平台还设计了拍摄辅助系统,办案人员可以调取任一阶段的现场照片,云平台将根据照片内的重点参照物,形成虚拟辅助线,辅助拍摄直观的前后对比图,确保案件现场真整改、受损公益真修复。

(三)电子证据+区块链:证据真实性规则重构

为了更好地落实对行政监管机关的法律监督,强化证据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打消行政监管机关对于照片等证据的质疑。公益诉讼全景办案云平台获取的所有电子证据都会自动生成时间、经纬度、取证人信息。更重要的是,云平台利用哈希校验等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加密,真正做到电子证据防伪造、防篡改、可追溯。根据2022年8月1日施行的《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确认了区块链存储数据,上链即推定未经篡改,再次确认了电子证据+区块链的证据真实性规则。

(四)统一软件+云存储:办案流程线上迁移再造

公益诉讼案件环节多,整理汇总线索受理、立案调查、诉前审查、直至审判监督各阶段的证据材料工作量大。电子证据有时会经历纸质化打印、归档扫描又电子化的冗余循环。云平台将办案流程全部转到线上。取证时,云平台将电子证据实时上传至检察统一办案软件,并进行固证,在强化证据的同时,实现了办案行为的全过程留痕。存证时,云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提炼出案件的证据目录,办案人员可以直观看到有没有关键证据的缺失。示证时,云平台能够生成统一示证模板,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规范了电子证据示证标准。

三、成效与反响

公益诉讼已经成为检察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公益诉讼的质和量也在年年攀升。2022年,浦东新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研判案件线索超过了两万件,人均超过了4000件。通过信息技术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云平台实现了公益诉讼取证、存证、示证流程再造。有了数字检务的技术加持,浦东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保质增效成效显著。清理固废41万余平方公里,拆除违建3602平方米,河道疏通14833立方米,河道水体治理21512平方米,清除外来物种5283亩,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发挥良好效果。

四、经验与启示

运用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提升法律监督能力,是新时代检察机关能动履职、主动作为的必然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应当贯彻落实数字检察理念。面对法律监督中的困难和问题,应当与时俱进,树立数字检察的意识,促进法律监督工作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改进传统法律监督模式下被动性、碎片化、浅层次的问题,加强检察工作的供给侧改革,致力于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办案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便捷性、智能性等优势,将其贯彻到法律监督的全过程、各方面,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增强法律监督质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治产品。

公益诉讼案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应当在运用大数据优势开展类案监督的基础上,以“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理念为指引,拓宽法律监督,发挥在社会诉源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助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五、探讨与评论

数字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数字社会触手可及,亟需数字法治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公益诉讼检察涉及公共利益,涉及民生大事,公益检察的办案特点也使得它能较好地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从个案、类案到诉源治理的递进式实践场景。检察机关应当着眼于数字法治的时代趋势,分析检察大数据战略、数字检察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寻法律监督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将现代科技融入执法司法工作,逐步实现检察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破解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保证法律正确实施。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