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搭建集基层党建、诉求解决、市民服务于一体的“诉速办”诉求解决平台,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将矛盾诉求化解在最基层。平台运行以来,群众关注量累计100余万人,办理诉求2.38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一、建设背景
治理能力不强、治理水平不高、治理手段落后是长期困扰各地基层治理的普遍难题。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有限,难以有效发动群众、调动各方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在社区治理中参与程度不高,难以提升共建共治水平。公众诉求处置效率不高,诉求办理体制不畅,部门推诿扯皮,难以形成联动合力,诉求流转环节多、周期长,严重影响处置效率。为破解治理难题、将群众诉求落到实处,新区以党建引领为解题思路,创新搭建“诉速办”诉求解决智能平台,为群众解难题、让群众更满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主要做法
(一)诉求速办,“我有诉求”为诉求解决提质增效。聚焦“民生、执法、发展”诉求,着力推进诉求解决线上流转与线下办理协调联动,努力将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在最基层。
一是建立健全“就地解决”办事机制。按照“事在基层解决”的思路,由社区直接受理“民生诉求”,依托网格或协同镇街及时办理,超出权限能力的,上报区级平台分派部门办理。整合260名社区专职工作者、1309名专职网格员物业、社会组织和乡贤、五老等多方力量联动解决群众诉求。目前,社区已直接办理诉求6690余件,镇街协调解决诉求4970余件,占办理诉求总量的64.2%。
二是用活用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强化“街呼区应”“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级平台一门受理和协调调度功能,将单个单位难以实施的“执法诉求”和企业建设运营的“发展诉求”,统筹分办到相关职责部门限时督办。目前,已办理诉求6500余件,群众满意率超过92.6%。
三是落实落细“人人都是网格员”治理机制。开设“建言献策”专栏,鼓励和引导群众变身“热心网格员”,关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聚焦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出改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意见建议,把“党委政府的事”当成“我和大家的事”,打造“人民的城市”。已募集群众建议937条,办结838条。
(二)未诉先办,“一家亲”为群众诉求靠前服务。聚焦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通过“一家亲”综合服务小程序,把群众诉求想到前头、送上手头,探索诉求解决“供给侧改革”。
2022年5月26日,市民“一家亲”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
一是公共服务“一网集成”。整合居住证办理、临时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生育服务、低保等17个部门的130余项服务事项,群众一次登录即可查询、办理多个部门、不同类别事项。自上线运行以来,群众访问查询460余万人次,业务办理42万人次。
二是普惠救助“一线直达”。提供新市民意外伤害保险、困难新市民救助等线上服务,助力新市民在新区站稳脚跟,至目前,已有5万余人线上申领意外伤害保险。在新冠感染高峰期间,上线新冠防护公益互助功能,在市民间搭建“余药共享”互助桥梁,两个星期实现供需对接约300条,缓解群众用药紧缺困难。
三是治理信息“一键摸排”。建立新市民信息登记系统,依托网格员等力量对新市民信息精准摸排,既推广服务平台、建立党群联系,又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动态更新。目前,数据库已经汇集80.9万名新市民数据,为巩固完善基层治理保障体系提供重要信息和数据参考。
(三)红色赋能,“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凝心聚力。聚焦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依托平台做好党员、外来流动人员、新就业群体等定制化党建服务,将各方面力量整合到基层治理一线。
一是动员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建成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网上系统,线上注册登记、线下实地报到、过程动态管理,推动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疫情防控。目前,报到党员已达2.53万名,各级“两代表一委员”超过2390名,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力。
二是组织外来流动人员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开通线上“红帆支部”,加强对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政治吸纳。至目前,已有618人线上提出入党意愿,226名流动党员线上主动联系党组织,向两新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709名,组织联建共建活动750余场次,帮助解决困难1160余件。
三是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网格治理。开通线上“骑士驿站”,精准培育打造“骑先锋”外卖行业党建品牌,引导骑手广泛参与到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公益服务等工作中。首批已选聘226名外卖骑手担任“骑先锋”兼职网格员,在派送之余通过“随手拍”“随时报”,第一时间将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信息上报平台、传递给社区。
长江路街道推动“骑士驿站”建设,召开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座谈会
三、几点启示
(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的根本遵循。抓好基层治理工作,必须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汇聚各方资源夯实基层治理能力。“诉速办”平台强化机关、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等党的建设,将更多资源力量注入基层,破解基层力量薄弱与上级资源下沉难的老矛盾,有效加强了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建设。
2022年9月23日,组织124个单位召开“诉速办”诉求解决信息化平台业务培训会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便民惠民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主要标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诉速办”平台把诉求响应度、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评价关键指标,实行“一诉一考”,真正让群众成为诉求办理成效的“阅卷人”,努力强化便民惠民,带动基层组织治理水平实现迅速提升。
(三)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把数字赋能作为改进基层治理手段的关键依托。传统治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实现治理方式转型提升。“诉速办”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以数字赋能全面创新治理手段,推动诉求办理、公共服务、党建引领等基层治理工作流程再造、提速增效,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信息不畅、效率不高、资源不足等问题,用新思维、新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