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的提取问题一直是实务界的桎梏,基层法院20%-40%的案件均涉及工资(含养老金)执行,在传统模式下,法院需要进行逐一且定期冻结、扣划,再进行分配发放,程序繁琐且耗费大量司法成本。作为有全国推广可行性的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统,致力于打破传统藩篱,实现精准对接执行需求、双向实现“最多跑一次”、体现善意执行理念等多维硬核成果。接下来,天台法院将继续致力于系统升级,跟进系统优化与创新,以期实现更多全域数字法院建设之突破。
数字化改革是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和总抓手,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基础上的迭代深化。浙江具有深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和数字治理经验,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部署“八八战略”,前瞻性地提出建设“数字浙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装上了信息化引擎。而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通过找准信息化着力点,把社会治理、营商环境、共同富裕考虑进来,坚持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持续迭代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打造司法改革高地,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问题不仅是审判执行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分支,为切实提升司法服务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能力和水平,天台县人民法院联合县农商银行推出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统,努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司法平台、全时空在线司法服务、全流域只能司法模式、全方位变革司法制度的现代化法院,持续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发力。
一、困境与藩篱: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发放之滞碍
(一)重复性执行浪费司法资源
当前执行工作中普遍存在被执行人固定收入执行日益增多,申请生活费手续繁琐等痛点。实践中,被执行人经常需要到法院签字确认分配方案,不仅耽误被执行人来回重复性奔波的时间,也耽误执行法官联络确认的时间。尤其是当被执行人有新的执行案件进入系统后,会出现新的申请人以案件新立为理由提出再次扣划账户的申请,重复性的扣划操作不仅浪费司法资源也容易造成无用功。
(二)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人员聚集问题
由于执行工作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人员接触,而基层法院的执行当事人年龄段多位于50-75周岁,造成执行接待成为全法院接待人次首要占比。针对当前依法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线上操作是全域数字法院建设的大势所趋。在疫情期间运用系统操作,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可能引发的安全和健康隐患。
(三)执行人员与被执行人间的关系紧张
执行工作虽然具有强制执行的天然属性,但其终究不是单纯的强制措施,善意文明执行方式也是其应有之意。较多被执行人经常与执行法官站在对立面,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同时经常形成剑拔弩张的关系,执行到位并不等于执行有效,只有通过站在被执行人的角度去智慧执行,才能提升司法温度。
二、规范与创新: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统之亮点
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领域,技术与法律具有相互替代性,如果在某一社会场景中技术解决方案的成本低于法律解决方案,技术工具便可能取代法律形式成为秩序生成的主要手段。[]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统作为新兴技术工具,初步整合社会资源,助力中国法治进程。
(一)精准对接执行需求,双向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在账户冻结下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按月提取,避免“法院扣划一次,当事人就跑一次”的尴尬困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解决了被执行人固定收入执行繁问题。除此以外,这种统一管理模式、智慧执行模式大大降低法院执行成本,例如法院减少扣划负累,在制作分配方案、接待申请人、审核申请表、定期扣划等方面大大降低工作量。
(二)体现善意执行理念,真正体现司法温暖。通过数字赋能依法保障并大大便捷被执行人基本生活保障金领取,让有意愿履行义务却无力履行的被执行人的生活保障得以保障,另外,一定程度上保障被执行人进行手机支付、银行刷卡等线上消费活动。实际上,执行难并不等于执行难,被执行人也并不等于老赖,创新服务举措让特殊群体也能感受到司法温暖,有助于多数被执行人愿意履行、主动履行、尽力履行。
(三)系统搭建层级高,全面深化数字法院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数字化改革目标,天台法院致力于打造更多硬核成果,努力交出数字化改革高分答卷。该系统由浙江省农信社根据法院需求而设计开发,在银行内部核心系统内内嵌“智提”系统,经过纵向数据贯通、横向系统开发,突破了传统执行方式。实际上,基层法院20%-40%执行案件可能实现工资(含养老金)统一管理模式,促进执行合规、执行高效。具备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条件。
三、求索与解锁:数字系统突破传统执行方式
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统是由浙江省农信社根据法院需求而设计开发,在银行内部核心系统内内嵌“智提”系统。接下来将努力实现与更多银行系统达成被执行人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拓展包括app功能开发等,升级工资执行的智能模式。
(一)缩短流转运行周期。该院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不断超越和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执行工作中的应用转换。对内看,法院可以采取统一执行模式,通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筛选符合条件者,统一办理扣划业务,解决逐案操作的繁杂性,让类案操作统一进行,大大减少工作负累,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对外看,为已冻结账户开通“超级取款”功能,设定每月额度。被执行人仅需要定期财产申报,财产的分配签字确认、定期申请生活保障金等均不再成为必经流程,重塑了以往领取的手续流程,避免了被执行人不配合而影响流转周期。
(二)优化办理服务理念。执行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引起信访矛盾的环节。一方面天台法院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善意执行和文明执行的理念,积极创新执行工作方法,高效率、高质量地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另一方面,通过智慧赋能,打造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统可以在保障被执行人基本生存权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被执行人负累,可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三)创新特殊时期的无接触式执行模式。因疫情防控需要,天台法院采取严格地人员出行管控措施,加强流动人员的排查与管理。在疫情愈加严峻的背景下,实现无接触式领取生活费,减少人员流动,做到执行工作和疫情防控两手抓。被执行人生活保障金智提系统省去了案款多次流转的中间环节,也降低了感染病毒的几率,案件以非接触方式执行工资。
新兴事物百家争鸣。从20世纪到21世纪,我国社会进程三级两跳跃,先后出现农业、工业、信息社会三种形态,凭借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本世纪有望出现第四种社会形态。“技术所到之处,无不构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某种新的关系”,而当技术进人司法领域,其必将改变现有司法的形态和面貌,总之法律人应当拥抱技术。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