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5431”工作模式推进“法治诊所”建设打造地域标识基层治理法治品牌

时间:2023-03-02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近年来,小金县积极探索平安阿坝建设暨州(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把“法治诊所”建设作为更高水平法治小金建设的有力抓手,围绕“全域法治”布局,精心打造法治惠民体系,依托县、乡、村三级联调中心,整合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力量,18个乡镇全覆盖建立“法治诊所”,积极探索“5431”工作模式,有机融入州(市)域社会治理小金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5431”工作模式,即:“法治诊所”主要承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民事纠纷调解、村(社区)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普法宣传教育五项工作职责;针对不同情况,创新“线上问诊”“专家门诊”“综合会诊”“上门出诊”四诊服务方式;以各基层法庭法官、检察室检察官、公安派出所民警、司法助理员、律师为骨干,以村(社区)人民调解员、陪审员、网格员、义务劝解员为补充,以乡镇政法委员为统筹联络员的三方联诊体系;围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工作目标,为党委、政府,基层组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服务,努力推动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化解和群众法律需求“一站式”“全方位”就近就快解决。

线上“问诊”,即时服务“暖民心”。按照“一户一卡”,制作26339张服务联系卡,联系卡包括“法治诊所”服务人员姓名、职务、手机号码以及服务项目等内容,群众只要拿起手机,通过电话、微信或短信,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反映法律服务诉求;同时,按照“网格全覆盖”要求,依托网格微信群,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线上问诊。今年来,累计推送并开展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禁毒、依法信访等各类法律政策宣传200余次,热情接听答复群众来电咨询170余人次,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20起,收集社情民情快递、群众意见建议等33条,做到问题“快发现、快掌握、快反应、快处置”。

专家“坐诊”,法律服务“不打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及时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诉求是“法治诊所”设立的初衷和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此,县委政法委牵头,政法部门参与,有常驻法庭、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的乡镇,干部群众按照需求可在工作日到“法治诊所”现场咨询并寻求法律帮助;无常驻法庭、中心派出所、司法助理员的乡镇,县委政法委将法官、律师排班到辖区,由乡镇政法委员通知干部群众到“法治诊所”现场咨询和法律求助,重点解决民事纠纷、涉法涉诉等法律专业问题。今年来,“法治诊所”专家“坐诊”,成功化解涉抚边乡、八角镇卓小路项目建设临时征地遗留问题10余起,崇德乡涉50余万元的村集体经济资金借贷纠纷;为崇德乡1300余亩、10万株“2021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司法保障;成功调处涉抚边乡、结斯乡建制调整后两村资源管理、产业发展,边界治理等领域矛盾纠纷以及多起草山边界遗留矛盾纠纷。确保了“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事态不升级”。

综合会诊,精准把脉“开良方”。针对积案、难案,由乡镇、村(社区)向“法治诊所”提出“会诊”需求,由法官、律师、检察官、民警、司法助理员等组成“综合会诊”组,根据工作需要,邀请村(社区)人民调解员、义务劝解员、网格员参加,商议解决办法,并择期择法告知当事人。今年来,通过专家综合会诊,为涉及8个乡镇29名驾驶员成功讨回157万余元的工程运输费用,让农民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为八角镇940亩核桃产业、116亩苹果产业、153亩闲置土地流转、抚育虫草种植产业建设(预计总产值2452万元),提供涉土地流转、厂房建设、合同草拟、合法性审查等法律援助服务,有力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上门出诊,一线把脉“解民忧”。按照“能帮即帮、可办即办、需报即报”原则,对当事人行动困难、涉及隐私或亟待现场处理等情况,诊所人员上门出诊,确保村民不出门即可寻求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今年来,提供增殖放流现场保全证据、移民搬迁现场监督、协议、委托等上门公证,司法救助、暖心帮扶行动12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功化解多起涉邻里、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有力防范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小金县“法治诊所”自建成以来先后为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涉法事务处理提供法律审查、服务37件次,提供法律援助100人次、法律咨询服务291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59件,审查起草合同文书11件、组织大型法律政策宣传活动49场次,至少为群众节约成本3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标识的基层治理法治品牌。 

案例1:“法治诊所”专家坐诊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纠纷。

八角镇村民张某(化名)、李某(化名)夫妇,因丈夫经常酗酒滋事,并时有家暴现象发生,私下协商离婚未果引发家庭纠纷,女方回了娘家,丈夫经常上门滋事。八角镇“法治诊所”牢固树立“家暴并不是家务事”的理念,主动介入,对二人的婚姻家庭问题进行全面剖析。针对张某酒后寻衅滋事行为,“诊所”民警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教育及训诫,司法助理员现场宣讲《民法典》婚姻家庭相关法律法规,并为当事人李某提供离婚法律援助,最终成功将积累多年的婚姻家庭纠纷成功化解,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发生。

案例2:“法治诊所”综合会诊,源头防范化解“三山一界”矛盾纠纷。

因建制村调整,抚边乡先锋村一部分村民划分到结斯乡向花村,一部分村民划分到抚边乡营门村,两乡地理位置特殊,草山资源相互交叉,极易引发矛盾纠纷。为深化边界治理,有效预防边界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抚边、结斯两乡“法治诊所”专家“联合会诊”,认真分析近年来两村因放牧、草山药山、虫草采挖等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听取双方代表就共同治理边界、维护边界稳定的意见建议,为建制调整后两村资源管理、产业发展、边界治理等领域“把脉问诊、靶向治疗”,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签订《边界联建联治协议书》,切实维护“三山一界”平安稳定。

案例3:“法治诊所”专家坐诊治疗重大工程建设遗留“杂症”。

抚边乡“法治诊所”“专家坐诊”,针对卓小路项目建设暨道隧集团第三标段在卓小路修建过程中,临时征地遗留问题召开专题协调会。为保障矛盾纠纷调处有力有序、公正公平,“诊所”人员带领“就诊”群众,现场查看争议土地并拍照取证,同时对临时征地未恢复、恢复面积不够、存在争议等三种类型进行分析研判。“诊所”律师对部分群众与道隧集团第三标段签订的《协议》进行“法治体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解读《协议》条款。通过“诊所”人员耐心细致地调解,大部分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并由抚边乡人民调委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出具《调解协议》。针对未调解成功的,“诊所”法官积极指导群众正确反应诉求、整理证据,并告知其诉讼流程,引导群众通过仲裁、起诉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