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潼关县北依黄河、南靠秦岭、三省通衢,素有“秦地东大门、西北咽喉道”之称,是贯通陕西东西部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更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交通要道。潼关城因路而关、因关而城、因城而兴。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实施背景
智慧交通赋能常态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全面提升了乡村道路安全环境,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部署,潼关县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优势,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努力实现智慧出行、绿色出行、高效出行模式,全力打造三省四市区域交通枢纽,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千年古关从建设“四通八达”立体交通网络,走向打造“智慧交通”城市大脑,探索出一条未来交通发展之路。
潼关县以实施“智慧交通”为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在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城乡统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潼关县秦东镇三河交汇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问题导向,为交通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发展智慧交通是解决现有交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既有助于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又有助于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潼关县与安徽四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利用该公司资源优势和科技水平,总投资2200万元,智慧交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及智能养护管理平台,初步形成了“1个中心,4个作用,4级平台,5个互联,14个子系统”。
“144514”即,1个中心是智慧交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指挥中心;4个作用是实时监控、应急指挥、决策辅助、便民服务;4级平台是一级指挥平台、二级监管平台、三级应用平台、四级终端执行平台;14个子系统是农村公路智能养管系统、车辆监管系统、海事监管系统、项目建设控制系统、超限超载管控系统、客运站智能管理系统、智慧物流管控系统、综合执法管理系统、质量信用智能考核系统、北斗星队伍建设系统、数据分析预警系统、0A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便民服务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应急指挥、决策辅助、便民服务四个功能。目前,一级平台硬件建设、相关软件开发及与农村公路、公交车二级管理平台的对接已完成。
潼关县智慧公交智慧平台
与此同时,该县还把无人机系统应用到应急处置、养护巡检、桥梁健康检测、施工进度检查、交通规划勘察、路域环境整治、路政巡逻等交通运输管理领域,这种无人机具有续航时间长、操控距离远、飞行稳定性好等优点,其搭载变焦镜头清晰度高,拍摄范围远,即便在雨雪恶劣天气,无人机也能正常工作。
(二)坚持效果导向,为交通文化装上“科技大脑”
潼关县建成陕西省首个以交通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将潼关有史以来的交通发展史为主要内容,将黄河文化、关隘文化、军事文化与前沿科技融合起来,集中向群众展示。
博物馆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古渡坊景区,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教、科普于一体的全省首家交通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分四个主题展厅,用实物展陈和裸眼3D投影技术、VR实景体验等新技术相结合,展示潼关交通由古至今的发展与变迁,还原潼关古代交通盛况,其内容包含挖掘秦驰道、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槽渠、陕西省第一条国道、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高铁等独特的地域交通文化,向公众展示潼关交通发展历程和潼关交通人文精神。该馆还在互联网上设立虚拟场馆,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在线游览博物馆,扩大其传播范围,把参观者和展馆更好的沟通连接起来。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出行装上“聪明大脑”
为了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工成本,实现了车辆报班、售票、检票等方面工作流程智能化,为群众出行提供快捷便利服务。该县总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面积35亩,建设全省首家“智能化”(无人值守)汽车站,主要包括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及出租车停靠站、自动洗车系统,潼关交通文化主体街旁绿地,智慧汽车客运站系统、疫情防控系统、汽车站配套设施、标识及运营设备等方面。该站是集长途客运、旅游集散、城乡客运、出租、汽车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汽车客运站。
该智能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在客流预测、车辆报班、自助售票、检票和安全监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极大提高了车站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及车站综合管理能力,提升了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四)坚持目标导向,为智慧城市装上“最强大脑”
潼关县积极发挥智慧交通引领作用,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交通与智慧城管、智慧政务、雪亮工程等深度融合,汇聚各类视频信息资源,实现全县视频信息高度共享,有效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该智慧交通系统将与县融媒体中心、公安系统“雪亮工程”、智慧城管、智慧政务、中小企业局源头企业和整顿办货车监控等信息监控系统,进行逐步整合,实现县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管、共享。
市级领导调研潼关智慧交通工作
三、改革成效
通过“智慧交通”引领,全县社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目前,潼关县积极开展综治、交通、信用等行业信息系统应用。智慧交通成果显著,现已完成了一级平台指挥大厅、机房、视频会议室、公交车、出租车监控系统等硬件和智能大数据平台、公交监控系统、0A办公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完成了一级管理平台与农村公路养管、公交车、海事船舶二级管理平台的对接等基础性工作;已完成海事监控平台6公里摄像头布点工作;公交车、出租车车载监控终端已全部安装到位。智慧城管作用发挥明显,已安装视频监控探头70个,实现无死角、全天候监控;对渣土车、环卫车等特种车辆配置车载GPS监控系统,真正实现人对车辆的智能系统管理。雪亮工程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公安局指挥大厅、县级综治指挥中心装修已全部完成,数据中心装修接近尾声,交警红绿灯指挥系统、视频监控摄像机前端地笼施工全部结束,立杆安装和设备采购即将完成,即将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潼关县开发的农村公路智能养护管理平台,建立了完整的路网数据信息库,全面反映潼关县农村公路路网信息,实时反映养护及路政执法和灾毁等安全隐患治理情况,实现了实时性、动态化的新型养护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创建全国示范县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