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上海市长宁区: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

时间:2023-02-2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一、背景情况

长宁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国际化程度高,法治底蕴丰富,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长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制度设计,把法治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实现从立法联系点到法治观察点、从依法决策请进来到走出去、从依法治理标准化到精准化的三个延伸,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基层实践地提供长宁实践。

二、做法成效

(一)从立法联系点到法治观察点,通过更多“民议”凝聚更广泛的“民意”

近年来,长宁区始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试运行到制度化的飞跃。目前,作为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参与67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征询意见11000余人次,上报建议的1400条建议中112条被采纳;作为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参与38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400余条建议中30条被采纳,立法前需求调研、立法中意见征集、立法后常态普法的全链式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为更好践行“首提地”担当,向着“最佳实践地”的目标持续迈进,长宁区全力打造人民参与的新场景,将触角从“立法联系点”延伸到“法治观察点”。截至目前,已建立起30个法治观察点,来自执法司法、城市治理、法治营商、依法治校、基层治理各个领域的法治观察员全方位、“零距离”开展法治观察,提出法治建议,吸纳了一批可转化为依法治理实践的声音,为促进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依法治理的“金钥匙”搭建起桥梁和纽带。

法治观察工作启动以来,长宁区聚焦推动行政执法事项下沉等内容,加强征集法治观察建议,不少视角独特、思考深入的建议被纳入法治建设的各项进程。例如,在复工复产阶段,聚焦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权益保护等相关建议被纳入《上海市长宁区关于加强复工复产法治保障的实施意见》;聚焦无人机应用盲点,强化生产、销售、管理等建议被上海市公安局采纳;聚焦区域百亿楼宇打造,天山司法所提出法“智”商圈建设,被确定为一街一品重点项目……法治观察工作的开展为超大城市治理贡献了源源不断的人民智慧和力量。

(二)依法决策从“请进来”到“走出去”,让更多“民声”落地为更接地气的“民生”

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决策的参与者,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

一直以来,长宁区把握人民城市的精神价值,立足城市更新,让更多群众依法参与决策过程。通过网络征集等方式,筛选公众关心的决策事项列入区政府常务会议开放议题,推进公众参与决策审议过程,先后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并为《长宁区政府投资管理办法》《长宁区城市更新2022-2024年行动计划》等议题建言献策。

群众关切在哪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围绕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长宁区持续拓宽群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路径和渠道。今年,百年中山公园的围墙打开一事得到各界关注,从公园开放并融入苏河沿岸景观,到周边小区的同步改造提升,长宁区征集大量群众建议,在方案酝酿阶段认真听取社情民意、立项决策阶段充分考虑人民利益、方案设计阶段广泛征询公众建议、实施推进阶段凝聚各方合力、长效管理阶段引导社会协调管理,做到真正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发展、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长宁区进一步向前延伸,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法治观察点等工作,推出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联系制度。长宁区法治文化节期间,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了“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华政附中的广大师生为《长宁区推进新式里弄卫生设施改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草案)》提出了意见建议,共有5条建议得到了区房管局采纳。越来越多的决策,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并落地为一个个有温度的民生项目。

(三)依法治理从标准化到精准化,汲取更多“民智”转化为更管用的“民治”

发挥党的领导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政治优势,着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长宁区坚持基层党建与依法治理有机衔接、有效互动,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效体现到基层治理效能上来。

2020年,长宁区全面组建了覆盖各个街镇的基层法治建设委员会,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来抓,形成了司法所长列席街道主任、镇长办公会议常态机制。长宁区各基层法治建设委员会立足辖区特点,深度培育各具亮点的“法治+X”品牌。长宁区北新泾24小时智慧司法所、华阳民主法治协商型社区等项目叠加发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进一步细化为一件件为民实事。

同时,长宁区坚持多措并举提升法治软实力,在基层治理中涵养法治精神。坚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居民区治理体系,提出“依法分类治理”的理念,围绕居民区中因存在售后公房类、普通商品房类、涉外商品房类、老洋房类、动迁安置房类等不同类型房屋而导致的社区治理难点痛点,出台《社区分类治理居民公约》,实施“社区提案”计划,形成以“古北模式”为代表的国际社区治理、以愚园路法治文化街区为样板的老洋房街区改造、以“立足周桥、辐射长宁、面向上海”为宗旨的加装电梯服务中心等一批特色项目,总结提炼荣华居民区“融”工作法、虹储居民区“虹储”工作法、岐山居民区“凝心”工作法等一系列基层实践,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实现“标准化”向“精准化”的跃升。

三、推广价值

(一)在法治城区建设中,实现了“更全面”的民主参与

从立法联系点到基层法治观察点,是人民群众从参与立法向参与治理的有效延伸。通过基层法治观察点和基层法治观察员的作用发挥,有效引导人民群众围绕区域发展重点目标,聚焦城区治理的缺位点、政策措施的空白点、公共安全的风险点,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解决了一批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二)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实现了“更全程”的民主参与

依法决策从“请进来”到“走出去”,是长宁不断拓展政府开放内容、扩大公众参与、推动依法决策的重要举措。在城市更新、社区改造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中,长宁区坚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践行在参与、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过程,较好地实现了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公众参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实现了“更全员”的民主参与

依法治理从标准化到精准化,实现了社区议题的细化、民主法治协商平台的多元化,推动不同类型社区妥善解决了一批长期以来想解决又难解决的问题,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基层依法治理的积极性,吸引了青年业委会等一批新鲜血液,培育了法治带头人等一批中坚力量,凝聚了公益组织等一批社会资源,壮大了一系列基层法治的特色品牌,让更多法治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