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合肥市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引导重点领域企业绿色转型,促进资源有效循环利用,工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之路。在前不久工信部公示的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我市有6家绿色工厂、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款绿色产品榜上有名。
“绿色工厂”实现降本增效
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乐凯”)是国内率先同时具备光学级聚酯薄膜及功能膜材料科研开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人可能会疑惑:生产薄膜的企业车间里,恐怕会有很刺鼻的气味吧?
走进合肥乐凯薄膜生产车间,只见大轴、收卷、分切等区域里,除了机械轰鸣,各岗位员工有条不紊、如火如荼地工作外,并没有人们担心的刺激气味。“我们把建设绿色工厂、树立和推广环保绿色理念、创建绿色经营管理体系融入到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战略规划,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合肥乐凯副总经理张明介绍。同时,合肥乐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优化产品配方设计,成功研制出水性扩散膜配方,实现水性溶剂替代,大幅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和废气的排放。
不仅如此,合肥乐凯还加大技改力度,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提升生产线自动化、高效节能、绿色智能水平,不断提高材料循环利用水平。
在合肥乐凯工业园东区靠中间位置,一座大型环保处理设施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前不久刚刚改造完成的RTO废气处理+沸石转轮项目,这套设备可以实现多重节能,实现热风余热回收,并可以对有机溶剂进行连续浓缩处理。”合肥乐凯规划经营部经理张福元介绍,公司通过五套VOC处置设施(RTO)改造,处理效率由原来的95%提高到99%,排放浓度控制在40mg/m3以下,年减少VOC排放40吨。
“通过绿色工厂的创建,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体系并常态化运行,单位产品能耗年均下降4%,污染物排放年均降低3%,实现了降本增效。”张明说。
绿色制造锚定“双碳”目标
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合肥制造企业通过技改,走集约高效持续发展之路。
焊接对电子制造业至关重要,它是能源消耗最多的工艺之一。而在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工厂,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应用了低温焊接技术,可以将峰值温度下降超过50℃,有效解决高温焊接过程中主板及芯片变形带来的焊接品质问题,每年可节省电能340余万千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超过2400吨,相当于每年植树13万棵,对环境保护产生巨大的效益。
在合肥,一个个像乐凯、联宝这样的企业,造就了工业绿色发展的“底色”。据合肥市经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市已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3户、省级绿色工厂55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户,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5户。省级以上绿色工厂获评后实施节能项目100个、带动投资超7.5亿元。
为激发企业节能动力,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修订工业企业绿色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奖补政策条款,实现“两降一升”(降低节能技改项目投资额和节能量门槛,提高奖补额度),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提升企业节能技改积极性。同时,我市还制定了市级落后产能退出方案,开展落后产能退出“回头看”,坚持用制度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的培育力度,进一步扩大合肥市绿色制造示范企业队伍,促进全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助力合肥市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市经信局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处负责人孙汝锁说。(记者 赵俊松)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