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诗刊》社走进红色肥东

时间:2023-02-1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彭红玲

2月15日,“全国诗人走进红色肥东”暨《诗刊》社安徽省青年诗人改稿在因“中国散文之乡”“中国诗歌小镇”等文学品牌而享誉文坛的安徽省肥东县举行。《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许春樵,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云,中共肥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散文作家张道德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50名青年诗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这一期的培训班为期4天,霍俊明为学员做了题目为《诗歌的难度》专题讲座,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彭敏,聂权,编辑隋伦、寇硕恒,分组面对面为学员改稿、指导,并详细介绍了《诗刊》的各个栏目及投稿要求。

《诗刊》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诗刊社编辑出版的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以发表当代诗人诗歌作品为主,同时刊发诗坛动态和诗歌评论。这是《诗刊》自1957年创刊以来第一次为一个省的诗作者举办的改稿班。

“安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安徽百年诗歌更是扛起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一面大旗。当代青年诗人生逢新时代,拥有优越的创作条件和丰富的创作源泉,希望大家能与编辑多交流,我们能通过改稿班能发掘出有潜力的青年诗人,一起为构建良好的诗歌生态而努力。”霍俊明表示。

《诗刊》选择肥东,源于肥东厚重的文化历史和蓬勃发展的文化活动。肥东县,素有包公故里之美誉,地处皖中腹地,江淮之间,这里古有包拯、李鸿章、余阙等历史名人,今有许泽夫、陈巨飞、汪抒、张宇轩等享誉当地诗坛的诗人。千年包拯构建的包公文化、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铸就的红色文化、安徽第一侨乡产生的侨乡文化、江淮分水岭上独特的分水岭文化以及八百里巢湖的渔民文化……一颗颗璀璨的“文化之星”也在这里交相辉映,成为肥东最骄傲的文脉,滋养着城市发展。

近年来,肥东县先后获得“中国散文之乡”“中国诗歌小镇”“安徽诗歌之乡”等荣誉,开展了11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9届全民文化月活动、7届“520爱情隧道诗会”等,将文化的种子一次次种在群众心坎里。以文化为支撑,如今肥东上下锚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正在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

改稿会期间,省文联主席陈先发看望了《诗刊》全体人员,并深入学员之中参加了分组讨论。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民宿内,诗坛大咖、50位当代青年诗人的思想、500首现代诗歌在这里激情碰撞……

“生活是流动的,我们要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创作的素材……”寇硕恒动情地为学员讲述诗歌创作的技巧。

“诗歌的语言要有效,情感要有落脚点,避免大段的重复和固定成语的使用……”聆听了编辑老师的指导,肥东本土诗人范翠红觉得收获很大,“感谢这个平台,让我认识了很多‘诗友’,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我喜欢写与乡土乡村主题有关的诗歌,今天带来了组诗《往返的蹊径(组诗)》,改稿老师从编辑角度对我的诗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帮助很大。”来自六安霍邱的青年诗人王太贵激动地说。

青年诗人们还将走进红色肥东,感受这片土地上澎湃的历史文化、诗歌力量,以诗的语言和声音讲述好新时代肥东奋进的故事,展现肥东风采。(彭红玲、肥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