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正为千亿肥西的“再进位”注入新动能。图为俯瞰肥西。周宇摄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位于安徽省肥西县的亿帆医药高端化药制剂基地,却忙碌如常。
基地一角的生产线上,作用于血液系统的化药普乐沙福正陆续下线。“研发环节,我们花了七年时间,投入700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亿帆医药运营中心负责人张大巍透露,相较于进口药,这款药的价格要便宜50%左右,“2022年上市后,占据了国内第一的市场份额。”
亿帆医药,国内医药龙头企业,业务涵盖合成生物、大分子、小分子、中药等细分领域。得益于长年占比营收超10%的研发投入,企业在研项目50余个,自有产品批文超过300个,其中独家品种40余个。
龙头企业的落地、成长,是近年来肥西大健康产业加速锻长板、补短板的侧影。
亿帆医药实验室。人民网陶涛摄
今天,大健康产业,是各地各级纷纷布局的赛道。
安徽省级层面,“生命健康”是大力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合肥市级层面,“生命健康”是产业地标“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组成部分。身为安徽首个“千亿县”,肥西也明确,“大健康”为全县三大战新产业之一。
“聊时局”注意到,尽管起步时间不长,但肥西大健康产业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尤其是,当地“包圆”了大健康产业的主要门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优势。
论产业,肥西县产城控股集团,是肥西大健康产业牵头部门。“2022年,全县大健康产业规模增至近百亿元。”据产城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许杨介绍,过去一年,肥西成功签约大健康项目6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此外,还有4个项目拟签约。
论教学,过去一年,落子肥西的安医大新区加快建设,预计将在2025年春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容纳学生近1.6万人。
论研究,2022年,中科院G60智慧健康研究院、科大先研院技术转化中心、复旦大学长三角精准医疗中心等国内顶尖科创平台先后落户。此外,于当年底开诊的安徽省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将成为儿科疾病研究的重要平台。与其一路之隔,安徽省疾控中心、安徽省胸科医院迁址项目也正全力建设。
放眼全国,一座县城聚集如此多的大健康产业资源,实属罕见。事实上,即便地市,也很难做到这般。
安徽省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供图
“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不仅壮大产业规模、丰富产业门类,还起到了1+1>2的作用。比如,药企和医院离不开人才支撑,而学校正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再比如,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药企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短短几年,肥西大健康产业是如何从无到有、再到优的呢?
“发展大健康产业,我们具备诸多优势,如与主城区无缝融合的区位优势、‘千亿县’的经济优势、与国家战新产业主攻方向高度契合的产业优势等。”肥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大健康产业专班副组长王宏耀告诉“聊时局”:“为把优势转化为胜势,肥西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打法。”
据悉,肥西通过成立高规格的产业专班,邀请院士专家为产业“把脉”等举措,顶格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同时,做好政策配套、载体建设、基金赋能工作。
以基金为例,肥西已设立大健康类产业基金3支,总规模65亿元。在育大引强方面,这些基金将扮演重要角色。
展望未来,肥西开启了向“健康”要效益的新征程。
“‘效益’指两个方面。”王宏耀解读道,一是就产业而言,力争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为千亿肥西的“再进位”注入新动能;二是围绕民生发力,力促大健康产业资源为肥西县,乃至全市、全省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新贡献。
目标已现,前路可期。
“后疫情时代,高端药物的国产替代需求加速释放,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高景气发展趋势,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独特优势,肥西大健康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1月3日召开的中共肥西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肥西县委书记陈伟如是说。
安徽省胸科医院迁址项目效果图。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肥西大健康产业具体怎么干?
在刚刚闭幕的县两会上,肥西县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围绕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大健康产业集群,全力服务好安医大新校区、复旦大学精准医学创新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G60生物医药示范园区和亿帆医药、力成药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引进生物制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医疗研发平台等优质项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新年第一周,刚刚“牵手”肥西的力成药业负责人徐明乾很忙。“肥西的招商诚意、服务效率、资金支持,让我们决定把总部从南京迁到这里。”现阶段,估值12亿元的力成药业,正处在研发关键阶段。徐明乾说:“今年的工作重心是合肥总部建设,力争占地125.6亩、厂房面积13万方的总部基地早建成、早投产。”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