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两会】云南2023年发展“规划图”出炉

时间:2023-01-1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张丽君

1月11日上午,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开幕,云南省省长王予波作政府工作报告。

未来云南发展将着力于哪些方向?报告中指出,2023年,云南省将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绿色铝硅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00亿元,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建5个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加快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旅游总收入超过1.2万亿元,力争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开展10个以上开发区标准化试点,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净增400户左右,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开发区达7家。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创建10个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元的县市区达15个。

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在扩大内需上取得新突破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边境口岸城市建设国际化消费城市,持续创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持续打好要素保障攻坚战,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产业投资完成1万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以上。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滇中引水二期骨干工程等100件以上重点水网工程。新建5G基站2万个以上。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上取得新突破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县域全覆盖,深入实施高等教育“121”工程,推动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实体化运行,做强“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升级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3000户。培育建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生物种业、绿色铝基材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400项以上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用。持续开展“百万大学生兴云南”行动,深入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和人才安居行动,推行兴滇惠才卡,打造“彩云英才荟”人才服务品牌。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建设一流企业。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打造标杆州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普惠政策免申即享。

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量。确保净增企业15万户以上、“四上”企业3000户以上。引进超10亿元优质产业项目100个以上、“链主”企业20户以上,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00户。

加快做大贸易总量,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持续扩大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50个重大项目,年发送旅客1000万人次以上、运输货物1300万吨以上。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40户,现代物流业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

加快发展口岸经济。集中打造一批有形响力的枢纽型口岸,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加强国际国内经贸合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数、进出口总额、吸引外资均增长30%以上。建立产业梯次转移承接机制,做实沪滇、粤滇、浙商等跨省合作产业园。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上取得新突破

全力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以上,培育“滇字号”劳务品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20万人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5%、15%以上。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7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稳定增长。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链条升级。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提升“绿色云品”影响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突破7000户。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新打造100个绿美乡镇、200个绿美村庄。接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提高到68%、6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农房抗震改造10万户以上。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400万亩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每个经济发展薄弱村重点培养3至5个致富带头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取得新突破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构建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试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以上。

推动城市更新。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0公顷以上,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0个以上,实施城镇棚户区改进6万套,新建和改造燃气、供排水等管道6000公里以上,消除60%的城市黑臭水体。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严格九湖“两线”“三区”管控,加快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稳定保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完成营造林300万亩、种草改良55万亩,全力推动4个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创建一批低碳零碳示范园区。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抓好10类重点群体创业,开展各类创业培训6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

加快健康云南建设。实施生育支持工程,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建好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全面完成“双提升”工程。

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常态化调整机制。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急难临时救助。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

深入推进文化润滇。全面加强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全力申建元谋猿人、晋宁石寨山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建设省图书馆新馆。完成云南扶贫志编纂。加快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和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推进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博物馆、实体书店、国门文化等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高质量建设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持续推进强边固防。推进智慧边防建设,加强设施管理维护,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深化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整体战、攻坚战、科技战,有力守护边境安全。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支持优质房企脱困,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探索培育长租房市场,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以上。

强化财政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

维护能源资源安全。力争新开工1500万千瓦,加快480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力争原煤产量7100万吨以上,建成2个应急气源储备中心。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张丽君)

(责任编辑:黄俊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