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百年老茶发新枝,贫困山村焕新颜

时间:2022-12-0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陈波 金瑞 郑昕

峡谷曲折,峰岭逶迤,千山斑斓,万木竞秀。初冬的桃李河,正是最美的时节。此地属大別山腹地,海拔在800米上下,常年云雾缭绕,正是霍山黄芽和大别山青茶的绝佳产地。

“桃李河茶园是全县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茶园,面积7亩左右,总共也只有56棵茶树。这棵最大最古老的茶树根围有62cm、树冠要8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据省茶叶专家考证,它已经有300年的树龄了。全靠着这片古茶园,我们村的大别山青茶才打出了名气!”爱惜地抚摸着老茶树,霍山县东西溪乡桃李河村党支部书记徐重望自豪地说。

桃李河村地处常年气候湿润、雨量充足的北亚热带季风区的大别山腹地,这里植被茂密、物种丰富、生态良好,对茶树的生长有着独天独厚的优势。

清嘉庆17年,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茶商徐氏跋山涉水来霍山县桃李河购买茶园,经营茶叶,后定居于此。经过几代人努力,徐氏茶叶生意越做越大,仅光绪18年,徐氏就委托马帮一次运青茶一万余斤,由芜湖至金陵,大别山青茶也由此得名。

安徽省考古专家张敬国教授依据徐氏茶庄留下的光绪18年(公元1804年)两江总督部堂签发、盖有18枚各级官印的洋庄落地税照等100多份历史文献考证,当时进贡和出境的茶叶均源自安徽省霍山县东西溪乡桃李河村,据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2015年9月,安徽省霍山县桃李河古茶园茶叶有限公司成立,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支持,该村建成了8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及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取得了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绿色认证,建成了500多亩茶叶种植基地。

依靠着经营茶叶,再加上种植霍山石斛,徐重望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数。本着“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目标,在东西溪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1年11月,当了一辈子村医的徐重望被村民们选举为桃李河村党支部书记。原来只需用心做好自己村医和茶商两件事的徐重望选择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重担挑在了自己肩上。

“我们桃李河村有845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留守村里的不到200人,大都是一些老人和妇女。茶叶是我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里海拔高,气温低,茶叶冒芽上市比周边乡镇至少要迟半个月左右。所以尽管这里的茶叶品质非常优良,但茶农的收入却远远不如预期,这也一直是我们乡、村两级干部的一大心病。”徐重望说。

桃李河村一度是重点贫困村,乡亲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在徐重望眼里,却是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风水宝地。在几任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协助扶持下,徐重望参考相关古籍文献,历经三年时间,复原了大别山青茶的制作工艺。

“大别山青茶也是一种半发酵茶,它要经过摊凉、杀青、理条、烘制、复火等10道工序,前后耗费10天一个周期才能完成。制作好的大别山青茶茶型微扁、汤色清亮、香比兰花、绵久耐泡。今年,我们一共制作出1000公斤大别山青茶,全部销往上海、合肥等大中城市,反响很好。”徐重望竭尽全力想把家乡的好农产推销到山外去。

“这片山一直到那边起云雾的整个山坡,都是我们的有机生态绿茶基地。为了提高我们村的茶叶品质,我们动员茶农只准用自家的有机肥,不施用任何的化肥和农药,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有机茶园的升级改造。”

“我们现在已经有500亩有机茶叶基地,平时需要十几个村民帮忙负责茶园的修剪、除草和日常的茶园维护,而到了采茶季节,一天至少需要几十人用工才行。除了在基地务工,在我们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民组的茶叶都在按我们大别山青茶的采摘标准,把自己的茶叶鲜叶卖给我们。我们利用古茶园这块茶,把桃李河茶叶的名气打了出去。有大别山青茶和霍山黄芽两个茶叶品种,年产近3000公斤干茶。桃李河村大别山青茶的品牌打响了,现在我们茶厂的收购价格已经比周边其他地方要高出10元每公斤,茶农的收入也比往年要提高5000~1万元左右。”徐重望高兴地说。

徐重望一辈子都在守护着这片大山,为了给全村人找到更多的致富门路,他带着村“两委”四处取经。依托桃李河村山高岭大、生态良好的资源优势,2022年,该村吸引合肥峰创集团农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投资76万元,流转土地120亩,发展薇菜种植项目。村民们既有征地租金收入,老人和妇女也能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等明年春天,这一块都会长出一茬茬的薇菜来,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去。这百亩薇菜,预计能为我们桃李河村带来26万元收益。现在村里的电网改造搞好了,道路拓宽了,村居环境也一天一个样,明年再来,桃李河会更美的!”徐重望看着眼前新整出的大片薇菜园,心里充满了丰收致富的希望。(文∕陈波、金瑞,图∕郑昕  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