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闭环打通“产运销”,长丰草莓日采日销60万斤

时间:2022-12-0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何声强

12月3日下午,一辆装满长丰草莓的顺丰快递运输车,从安徽省长丰县水湖镇正式发车。这对受此轮疫情影响而遇到销售难题的草莓种植户李文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运得出,卖得掉,这悬着的心总算能放下来了!”

长丰县是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素有“中国草莓之都”美誉,草莓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超过35万吨。据长丰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介绍,得益于现代化高科技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今年长丰草莓普遍长势良好,优质高产。

眼下,正是长丰草莓大量抢鲜上市的时节。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阻碍了长丰草莓销往全国各地,给农户采摘、果商收购、市场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长丰县贯彻落实11月28日合肥市防疫指挥部第126次工作视频会商会部署要求,迅速成立保障草莓生产销售工作专班,发力草莓“产运销”,强化统筹调度、打通难点堵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应采尽采、能卖多卖,努力让草莓好收成变成果农好收入。

“两点一线”闭环采:自采直采,应采尽采

眼看一个个大棚里,鲜红的草莓陆续成熟。罗塘乡草莓种植户丁兆星却急得直跺脚。“田间要管理,采摘也要及时,万一耽误了,这一季的辛苦就全泡汤了。”

疫情要防控,时令不等人。长丰县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着眼农户利益,及时出台政策,“草莓种植户可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所在村居领取草莓运输通行证,前往草莓基地开展采摘等生产活动。”据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杨晓虎介绍,采取“两点一线”的方式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草莓采摘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农户均可下地采摘。”

与此同时,老秦果业、永盛果品等全县64家大型客商开展基地直采。“引导鼓励在长丰的草莓客商,以及符合防疫条件的草莓分拣工人,前往各草莓基地驻点直采,实行闭环管理,确保应采尽采。”

“绿色通道”闭环运:即采即卖,能卖多卖

草莓娇嫩,不耐久放。如何保障采摘的草莓鲜果能及时运出去、卖出去?这直接关系着莓农的生计、客商的利润,也牵动着全市各界的心。

“一方面,草莓客商直接到基地采购,新鲜草莓一边采集一边迅速打包,实现即采即卖。”据杨晓虎介绍,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户造成的损失,长丰县迅速印发《关于抓好全县草莓等农产品生产销售和物流畅通的紧急通知》,工作专班每天深入一线调研督导、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保障环节畅通,防止层层加码,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运行、农产品物流畅通。

“与此同时,拉草莓的大货车进入长丰境内后,先到指定地点统一进行消杀,再前往各销售点装货,司机全程不下车。”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闭环运输,保障了草莓销售“疫”路畅通。

专车专发,助力能卖多卖。12月2日,长丰县为顺丰快递发放“长丰草莓运输专车”通行证,实行城外基地闭环发货,标志着长丰草莓线上交易顺利开启。

“线上线下”同发力:量价齐升,果农增收

“卖出去了,就看到了希望。”前些日,水湖镇李杨村草莓种植大户、长丰勤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郭同丰拉着一车刚采摘的新鲜草莓运送到合水路边上的永盛果业收购点,1000多斤草莓很快销售一空。“自家种的40多亩红颜草莓,一天能摘好几百斤呢,现在价格也挺满意的。”

该收购点工作人员杨佳萌说,目前每天草莓收购量2万斤左右,主要销往北京、河北、东北等地。“我们敞开收购农户的草莓,做到随到随收、能收尽收。”

草莓收购点的收购情况,直接反映着市场的恢复情况。“每天中午12点开始收购草莓,一直到晚上10点钟,然后打包装车发到南京、南昌、深圳、广州、厦门等地。”称重、分拣、包装......罗塘乡蒋国果业收购点负责人朱羽翔和工人们不停地忙碌着。

“现在草莓摘下来就能卖掉,心里非常踏实。”定点收购让种植户丁兆星再也不愁卖,“真是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目前,长丰草莓生产、运输、销售各环节正逐步恢复。“通过及时发放草莓运输通行证,让草莓线上电商业务也恢复运转。“杨晓虎表示,下一步将陆续开通京东等更多快递专线,引导鼓励莓农和农产品生产户开展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草莓交易量价齐升。“目前主要销往上海、武汉、深圳等市场。此外,与市内永辉、大润发、合家福等超市也都建立了固定的销售渠道。”长丰县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说,当前长丰草莓价格稳步回升并已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日采日销超60万斤,“产量还没到高峰期,所以暂时不存在滞销问题。”

雪花飘洒,长丰草莓大棚里,却绿意正浓,红莓俏枝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何声强,综合杨慧、戴磊、季汝奎等  长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