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的牛角冲村,漫山竹海层峦叠翠,一望无垠。
“这些毛竹采伐下山就能装车运到村里的加工厂,一根毛竹能卖15元。以前全靠人工拖扛,一天砍的竹子连人工钱都不够。现在村里路修好了,加工厂办起来了,去年我家毛竹就卖了两万多元。”正在砍竹的村民程世文高兴地说。
牛角冲村位于霍山县衡山镇东南部,面积24平方公里,辖35个村民组,998户,3860人。该村仅毛竹就有3500亩,但山路坎坷难行,村民们“坐拥金山讨饭吃”,全村近七成青壮劳力靠外出务工为生,离县城只有几公里远的牛角冲村沦为全镇唯一的贫困村。
近年来,牛角冲村把完善农村路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把延伸毛竹产业链作为增收致富的敲门砖,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幸福路。
拓宽毛竹下山路 赋能山村新活力
“毛竹浑身都是宝,但我们村想要发展毛竹产业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山路难行,采伐成本太高。”牛角冲村书记刘光权指着山上的竹林说。如何开发利用好山里丰富的毛竹资源,成了压在牛角冲村两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要想富,先修路。”自2008年起,牛角冲村整合各类交通和扶贫项目资金,在县交通运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长达14年的路网建设。
“城里的生产资料下乡,村里的农产品进城,都离不开这条路。”刘光权算了算,从2008年至今,牛角冲村共修建河坝路、桂家老屋路等村组道路合计约46公里,村主干道由3.5米拓宽至4.5米,终于实现了全村35个村民组道路“组组通”。
“运输毛竹的货车可以直接开进山里,村民们再也不用一根根地拖着毛竹下山了。”刘光权谈起村里的发展喜笑颜开。2021年,仅毛竹一项就为牛角冲村村民人均增收千余元。
产业链的延伸,也激发了牛角冲村培育毛竹的积极性。程世文说,前些年由于道路不通,山上毛竹没人愿意采伐,大大降低了竹林的再生能力。自从村里的公路组组通了以后,家门口也建起了竹制品加工厂,家家户户再也不用为毛竹销售发愁了,漫山竹海真正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乡村道路通了,乡村旅游热了,外地客商也纷至沓来。特色民宿、研学基地、越野场、欢乐谷等休闲娱乐企业纷纷在牛角冲村落地生根,曾经一片沉寂的乡村如今一天天热闹了起来。
帮扶车间村口建 助残解困惠民生
走进牛角冲村的“农村合作社”旧址,如今已经改造成了一家竹制品加工厂,现在也是该村的就业帮扶车间。机器轰鸣,电锯嘶吼,十几名工人正在车间里忙着切割和加工毛竹。仅这一个竹制品加工厂每天就可以处理800根近20吨毛竹,年产值450万-500万元。不仅让牛角冲村的毛竹找到了销路,也大大带动了周边乡镇的毛竹产业。
2017年,牛角冲村整合闲置资产,投资60多万元将原先的农民合作社重新改造扩建,成立就业帮扶车间,租赁给霍山县牛角冲竹业。
“每年竹制品厂能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同时还带动了本地25名村民就近就业,其中还有4名残疾人。”据刘光权介绍,牛角冲村共有脱贫人口74户165人,其中因残致贫25户28人。2020年底,牛角冲村整村脱贫,村两委为继续帮助村里半劳力、弱劳力解决就业难题,探索出一条以就业帮扶车间为平台,让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造血式”帮扶路子。
今年48岁的郭世木家住牛角冲村钱家店组,曾在合肥做过瓦工。2007年,一场车祸使得正值壮年的郭世木无法再承担重体力劳动,后被评定为肢残二级。“身体调养好后,我也尝试去城里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保安之类的工作,但是一直都没找着。”
2018年,牛角冲村两委将郭世木推荐到村里的就业帮扶车间。“我们厂主要生产竹签、烧烤签、医用棉棒和一次性筷子之类,工人的工资2000到5000不等,主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计算。”帮扶车间负责人彭少山说道,考虑到郭世木的胳膊有残疾,厂里专门安排他做较为轻松的熏丝工作,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都不高,郭世木完全可以胜任。
“我现在每个月能拿到2200-2400元,再加上政府给的就业补贴,家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谈起自己现在的工作,郭世木很满意。加工厂就在家门口,每天下了班他还能陪老母亲一起散散步,这样的日子他已经好久没想过了。
“就业帮扶车间能够让村民就近就业,获得稳定收入,有效防止脱贫人口再度返贫,帮助残疾人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他们也能共享发展成果。”衡山镇宣传委员鲍婕说。
近年来,衡山镇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先后组织120余名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经扶持20余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许多身心受损的残疾人在新的就业岗位上收获了尊重和自信。
“现在全县上下都在积极开展办好民生微项目、实现群众微心愿的‘双微’行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镇里已经决定对我们村内基础设施进一步改造提升,方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岗位,就能实现创业梦想!”刘光权自信满满地说。(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沈晔)